近日,被学界誉为外科学圣经的权威学术期刊《外科学年鉴》在“外科学展望”栏目中在线发表了医院肺癌研究团队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肺癌微创治疗3.0”概念的述评,为将来减少早期肺癌患者手术创伤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也为今后世界各国在开展肺癌微创治疗时提供了重要的理念和实践指导。
1“肺癌微创治疗1.0”:切口微创该论文通讯作者、医院胸外科主任陈海泉教授表示,随着筛查和影像技术的进步,早期肺癌的发现率越来越高,如何减少早期肺癌的手术创伤是全世界胸外科医生共同关心的问题。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许多临床医生对于肺癌微创治疗的理念认识仅仅局限于“小切口”和“少打洞”等胸腔镜技术层面,甚至一味追求、攀比可见创伤的最小化。
陈海泉将这一阶段定义为肺癌“微创治疗1.0”时代。因为微创手术的真正目标是为了让患者在创伤最小的情况下,获得和开放手术一样,甚至更好的疗效和生存率,彻底根治肿瘤才是第一位的,绝不能为了小切口而盲目追求微创。
2“肺癌微创治疗2.0”:脏器微创微创的含义,不仅包括体表的切口大小,还意味着内部脏器在手术中的创伤最小化。过去,早期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是肺叶切除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实际上,对于部分没有发生淋巴结转移的Ⅰ期肺癌,进行肺段切除同样能达到根治效果。年,医院胸外科团队在国际上率先通过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对部分早期患者进行亚肺叶切除,在治愈肿瘤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也大大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陈海泉教授表示,相较于只追求可见创伤的最小化,这种在确保根治的基础上,通过精确划定手术范围,减少对正常组织和脏器的创伤,尽可能多地保留患者的肺组织的微创理念,就是肺癌“微创治疗2.0”。
3“肺癌微创治疗3.0”:全面微创作为国内开展较早的肺癌微创手术单位之一,医院肺癌临床研究团队认为,肺癌微创治疗应该是一个全面微创的系统概念。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不能仅仅依靠外科医师,还应该包括介入治疗、病理科、麻醉科、影像科、化疗科、放疗科等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参与。例如,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的缩短会减少对患者的系统性损伤,而病理科、影像科的精确诊断,也有助于手术方式的精准选择。陈海泉教授指出,全面微创才是肺癌手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就是“微创治疗3.0”。
该理念以胸腔镜技术为载体、由多学科共同参与,在治疗中为病人选择合适的手术、合适的切口,保留正常肺组织、肺功能和淋巴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手术,做到切口、器官和系统损伤的最小化,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
据悉,陈海泉教授团队此项关于肺癌微创治疗的理念创新在年的第5届美国胸外科协会AATSFOCUS会议做过分享和交流,并受到学界的广泛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庝究瀹滅殑鍖婚櫌鍖椾含鍝娌荤櫧鐧滈鑳芥不濂藉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