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年6月17日,中国老年肿瘤专委会肺癌论坛暨年ASCO会后会在北京河南大厦国际会议厅隆重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老年肿瘤肺癌专业委员会、贝达药业共同举办,医院程刚教授,医院焦顺昌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众多肿瘤专家参与话题分享与讨论,畅所欲言,百花齐放,助力肺癌诊疗!
与会嘉宾合影
大会致辞
◆◆◆◆
医院程刚教授
程刚教授在大会致辞时表示,一年一度的ASCO会后会如期开幕,感谢今天与会的各位专家,是大家的支持与努力,让肺癌的治疗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次会议将就ASCO会议中重要的研究结果进行分享,希望大家能够积极讨论,为肺癌的诊疗献计献策!
贝达药业副总裁万江先生
万江副总裁在致辞中表示,非常荣幸贝达药业能够为本次ASCO会议贡献一份力量。长久以来,贝达药业深耕肺癌研究,着眼原创药物研发,得到了各位专家的支持,今后,贝达药业将一如既往的支持肺癌医疗事业的发展,期待今天的学术会议圆满成功!
学术分享——上半场
医院王子平教授
靶向治疗篇
1
EGFR-TKI新进展
医院王子平教授
王子平教授与在座专家分享了ASCO会议中,关于EGFR-TKIs的最新进展情况。
第三代EGFR-TKI的最新进展(奥希替尼的研究)
对于基线CNS转移患者,第三代EGFR-TKI药物奥希替尼显示出显著较长的CNSPFS和较高的CNSORR。CNS缓解不受既往脑放疗状态影响,在软脑膜转移患者中所观察到的活性令人鼓舞。奥希替尼耐药中,MET扩增更常见;此类患者对EGFR-METTKI联合治疗敏感,部分患者出现异质性获得性耐药现象。
第二代EGFR-TKI的最新研究
ARCHER是首个评估二代EGFR-TKI与标准一代EGFR-TKI一线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NSCLC的随机III期研究。结果显示,二代EGFR-TKIs(达克替尼)比一代TKIs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NSCLC近期疗效优越,但不良反应仍然值得考虑,未来达克替尼可能会成为一线使用的选择之一。
第一代EGFR-TKI的最新研究
吉非替尼耐药后再次治疗对NSCLC患者仍为可选择方案,TM-患者更有可能从再次治疗中获益,再次治疗后患者EGFR突变状态发生很大改变。
2
EGFR-TKI术后辅助是否可行
医院李琳教授
李琳教授在报告中指出,ADJUVANT(NCT)研究是首个在完全切除且病理分期为II-IIIA(N1-N2)期的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中,对比吉非替尼与长春瑞滨联合顺铂的辅助治疗。结果显示,与VP相比,吉非替尼的疗效具统计学意义,中位DFS:28.7vs.18.0个月(HR0.60,P=0.),3年DFS:34%vs.27%。吉非替尼的AE与既往报告的一致;未报告间质性肺病病例。在辅助治疗情况下,吉非替尼治疗持续2年是合理且安全的。OS数据目前还不成熟,吉非替尼辅助治疗可成为N1/N2EFGR突变NSCLC切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同时李琳教授提出了自己对于此研究的思考,辅助治疗中N2患者未行放疗,是否会影响结果?TKI辅助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哪个阶段?研究结果是否需要OS数据?如果这些问题能够有确定答案,未来的研究之路也许会更清晰。
讨论主持
医院高树庚教授
讨论嘉宾
医院张毅教授
医院方健教授
3
ALK新进展
医院马克威教授
马克威教授分享了ALK阳性NSCLC的相关进展情况。劳拉替尼(lorlatinib)在既往接受≥1种ALKTKI治疗的ALK+NSCL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既往接受≥1种ALKTKI治疗的ALK+患者(多数患者之前接受过多次治疗),劳拉替尼可带来临床有意义且持久的缓解。对于ALK+患者,无论其既往治疗次数多少,劳拉替尼均显示出强且具临床意义的颅内活性。劳拉替尼已获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既往接受≥1种ALKTKI治疗的ALK+转移性NSCLC患者。
艾乐替尼(alectinib)vs.克唑替尼治疗初治的晚期ALK+NSCLC,全球III期ALEX研究的主要结果出炉。其结果显示,与克唑替尼相比,艾乐替尼PFS显著延长,至CNS进展时间显著延迟,颅内ORR和DOR显著改善,安全性更有利,此结果表明,艾乐替尼可作为初治的晚期ALK+NSCLC患者的新的标准治疗。
随着新ALK抑制剂不断出现,为ALK+NSCLC患者及ALK抑制剂耐药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哪种用药顺序更合理需要进一步探索及更多临床数据验证。
讨论主持
医院方健教授
讨论嘉宾
医院周生余教授
医院周彩云教授
医院徐丽艳教授
学术分享——下半场
医院李凯教授
抗血管生成与化疗篇
1
大分子抗血管生成与化疗部分
医院丁翠敏教授
丁翠敏教授将本次ASCO会议中,化疗及大分子抗血管生成的重要研究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顺铂联合单药化疗一线治疗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试验结果显示,尽管PFS和缓解率有所改善,但顺铂联合化疗没有显著延长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总生存。在一项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对于晚期非鳞NSCLC患者,缺少致癌驱动的证据下,顺铂-吉西他滨诱导化疗并没有显示明显的劣于顺铂-培美曲塞,依据顺铂-吉西他滨诱导化疗疗效选择维持方案可能视为是一种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
同时,丁教授分享了来自AvaALL研究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其主要终点并未到达统计学显著,无新的安全性信号被确认。关于EGFR突变阳性肺癌患者将奥希替尼联合贝伐单抗作为初始治疗的1期研究,结果显示,Osimertinib联合bevacizumab安全可耐受。未出现因毒性终止治疗或降低剂量的现象,初期有效性数据令人鼓舞。目前研究仍在进行中。
讨论主持
医院马锐教授
讨论嘉宾
医院王群慧教授
医院许建萍教授
医院史健教授
2
从ASCO看晚期NSCLC治疗新证据——难治与复发篇
医院李凯教授
李凯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预测靶向治疗效果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历程。贝伐珠单抗对比安慰剂联合紫杉醇/卡铂一线治疗中国晚期或复发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研究,目前OS数据尚不成熟,基线时血浆VEGF-A和VEGFR-2水平与贝伐珠单抗的有效性(PFS)无相关性。“EGFR–TKI模式”在血管靶向治疗中碰壁的原因主要是“靶点基因”位置不明,抑制后的反应不明确,具体治疗方案有待研究。
为了预知血管靶向治疗效果,需要改变思路,从求“疗前预知”到观“因治而变”,更新方法,由表及里、由“局”而“全”。
讨论主持
医院医院杜楠教授
讨论嘉宾
医院崔慧娟教授
医院初玉平教授
医院邢镨元教授
免疫治疗篇
1
关于PD1PDL1新进展
医院程刚教授
免疫治疗是近年肺癌研究热点,程刚教授将ASCO中免疫治疗最新研究进展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KEYNOTE-研究-后线治疗和生存更新
试验结果显示,一线用帕母单抗明显好于一线化疗,研究结果支持对于PD-L1表达50%阳性患者,帕母单抗可作为标准一线治疗。
OAK研究进展以后续用Atezo的结果
这是第一个从III期试验中评估免疫进展后持续IO治疗的生存研究。TBP的疗效数据预示续用阿泰珠相关的临床获益。这些数据支持进展以后持续IO治疗延长生存的概念。该研究数据支持RECIST-PD,临床表现良好的患者,续用阿泰珠单抗的合理性。最终还需随机对照研究确认。
同时,程刚教授指出,免疫治疗是微环境的调节远比其他治疗复杂,PD-L1的表达和疗效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唯一的,尤其是后线治疗可能需要一组指标。
讨论主持
医院安广宇教授
讨论嘉宾
医院汪进良教授
医院张晓彤教授
医院李曦教授
2
其他免疫治疗新进展
讲者医院焦顺昌教授
焦顺昌教授阐述了多项免疫治疗的相关进展,包含免疫学知识梳理,药物区分,小分子药物研究,联合治疗及细胞治疗等众多方面。焦教授指出,免疫治疗中,PD1/PD-L1单克隆抗体仍然占居主流。其他免疫微环境相关药物在快速研发中,研发结果值得期待。免疫治疗临床实践更加符合免疫学规律,联合治疗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任一治疗方案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联合治疗才是最终出路。个体化的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讨论主持
医院梁莉教授
讨论嘉宾
医院艾斌教授
医院汪进良教授
大会总结
医院程刚教授
随着专家们的热烈讨论,本次会议接近尾声。程刚教授在总结时表示,肺癌治疗是世界难题,作为医学工作者,不断探讨、研究、试验,是我们的责任!集众人之力,攻克难关,也并非天方夜谭。本次会议涵盖了肺癌多领域研究进展,让人收获颇丰,感谢每一位专家的付出,期待未来更多的学术成果出炉,让肺癌治疗有更多的可能!
责任编辑:李梦璐
摄影:李梦璐贝达药业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