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9日,“中美早期肺癌诊疗技术新进展研讨会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肺部小结节诊断手术演示”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国际会议厅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科主任张兰军教授主持,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升平副院长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们对我院引进世界领先的“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系统”表示肯定,由衷支持胸科打造全新的早期肺癌微创诊断平台,并希望在此领先的技术平台上开发出更多崭新的治疗方案,为广大的肺癌患者带来福音与希望。
会议邀请了美国MedStarFranklinSquare医院肺介入科主任WilliamS.Krimsky教授、医院胸外科汪浩教授以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林勇斌教授等多名国内外肺癌专家,针对早期肺癌诊疗技术进行专题报告。会上,在Krimsky教授以及汪浩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张兰军教授带领的“肺癌早诊团队”完成了我国华南地区首例“经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肺部小结节活检术”。这标志着我院对“肺部小结节”诊断进入全新的“导航”时代。而活检手术无体表切口,真正实现“经人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的第三代微创技术理念。
根据年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广州市肺癌发病率为47/,肺癌已成为广州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每万名广东居民中就有5人罹患肺癌,已从国际公认的中等发病水平进入到高发水平。同时,以肺癌为首的肿瘤发病率年轻化现象明显,青壮年人群癌症发病率趋势直线上升。上述流行病学特点无形提高了“肺癌早诊早治”的社会需求。然而,早期肺癌往往病灶位置边缘、微小,单纯依赖胸部CT进行筛查,不仅无法充分得到诊断信息,还增加患者经济与心理负担。我院近日引进华南地区首台Medtronic-Covidien公司的SuperDimension电磁导航系统,与现有高清支气管镜系统相结合,成为目前国际领先的“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lectromagneticNavigationBronchoscopy,ENB)。通过电磁定位、虚拟支气管镜以及三维CT成像技术的有机结合,如同在肺部建立GPS导航系统,可将内镜工作通道引导至目标病灶进行相应活检,为肺部可疑病灶进行定向精确诊断,从而扫清了早期肺癌诊断的“盲区”。ENB系统突破了传统支气管镜仅能进入段支气管的技术瓶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微创诊断解决方案,是早期肺癌诊断的重大突破,并可为手术提供精确的病理参考以及染色标记,提高肺癌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会后,胸科主任张兰军教授接受羊城晚报、南方日报以及腾讯大粤网等各大媒体采访。他表示,ENB系统对于肺部周围型病变诊断率达80%以上,远远领先于其他诊断方法,是兼顾提高诊断率和微创性的全新手段。我院胸科将进一步完善“肺癌早诊早治团队”,借助ENB为基础的微创工作平台,尝试与立体定向放疗、射频消融以及内镜冷冻技术相结合,有望开展更丰富的微创治疗手段,为我国肺部肿瘤的诊疗工作开拓出更加广阔的空间。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