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已于年4月15日-21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本次宣传周主题为“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副主题为“加强健康教育,远离不良习惯”。
在宣传周期间,重疾不重讲师团四位医生讲师,分别就肺癌,乳腺癌,大肠癌,肝癌进行分享,今天是李医生带来的肺癌的健康教育。
随着低剂量CT的普及,以及雾霾的加重,现在发现小结节及磨玻璃影的患者越来越多,而大多数患者以及家属都非常的紧张想要做手术,对于让“观察”、“消炎”的建议非常不能理解,而且会到处去找“专家”就诊,生怕耽误,甚至有些患者威胁甚至强迫大夫做手术,最后相当一部分患者都切出来一块“肺炎”、“结核瘤”这些良性的结节,而这些结节完全不需要冒风险去摘除一块肺叶。
暖男苏鹏老师的叔叔三年前突发消瘦,到医院后检查肺部ct发现肺部小结节,形态不规则,消炎了1个月,再复查CT的时候,报告显示结节没有明显的变化。保险起见大夫还是建议直接开刀做手术。术后的病理是腺癌,早期,对于他而言,还需要做化疗和放疗,治愈的可能性85%以上,还需要定期的复查。三叔从做手术到现在已经三年,每天就吃几片药,好像高血压一样,三叔以前认为癌症没有能治好的,但是在复查的过程中,看到很多术后十年的病人还活得像个正常人一样,一下子就相信了。
从三叔的故事我们看到:对于不明性质的结节,进行规律的随诊,强于一切检查和治疗!
NCCN指南推荐,超过8mm的结节(或者非实性结节超过1cm),都应该进行规律的随诊,一般要求最开始每3个月一次。之所以这样安排,主要是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出发的。肿瘤的生长有一个倍增的时间,一般认为是2个月到12个月,也就是肿瘤最快2个月才能长大一倍,那么对于8mm的结节,长大一倍也尚属较早期,很难发生快速的播散转移,那么我们又何必冒着很大的风险去做手术呢?
那么有些读者会问,早切了不就好了?
胸科的手术不像阑尾切除或者疝气修补术那样,它往往伴随着较高的风险,这种风险发生率虽不高,但有时甚至可以致命。假设患者确诊为肺癌,我们可以冒风险一试,但如果最后切下来是良性疾病呢,又恰好发生了合并症导致患者出现意外呢?到时候家属不能接受,大夫更不能接受。所以说,除非我们相当确信结节是恶性的,否则我们尽量不要选择直接手术,这是世界所公认的做法。
值得一提的是,医院进行,这样同一台机器的扫描对比起来更加准确,同时要遵循大夫的医嘱,最开始建议每3个月复查一次,然后如果没有变化且倾向良性的话,可以逐渐放大复查间隔,最终至每年复查一次,当作例行体检。
重疾不重李医生提示:我们是不是做个PET-CT就能知道是不是肿瘤了呀。答案是否定的,PET-CT依然不能取代规律的复查,只能是一个参照,但并不是确诊的手段,假设您或您的家人体检发现肺部的结节,及时、定期复查很重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