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现在进入机器看病时代了照片CT

白癜风的治疗 http://pf.39.net/bdfyy/jdsb/190423/7082970.html

不知你有没有听到过这样的声音:“现在是机器看病!医生不管舌、脉不听肺,只会让人照片、做CT”?反正,我是多次听过这样对于医生来说有些刺耳的声音。

这些刺耳的声音是否反映了常态?

作为医生,我扪心自问,这些声音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

到了我们这个年龄,常常会“想当年”是吧?想当年,中医的“望闻问切”,西医的“视触叩听”是医生看病的基本功。中医师面前一定会有个小枕头,方便为病人垫腕“切脉”用;而西医师随身带着听诊器则是“标配”。

随身带着听诊器曾是医师的“标配”

然而,不知不觉间,这些物件不一定是每个医生的标配了。我自己也是对这些小物件逐渐用得少了,如今也许几天也用不上一次;看舌质、舌苔,也已经不是对每位患者都会去进行的常规操作了。这是为什么?我也在思索,是懒惰,还是不负责任?似乎说不上,那又是什么原因呢?不妨提出来,听听大家的想法,也方便交流一下。

现在到底是医生看病,还是机器在看病?

毫无疑问,当然还是医生在看病!只不过,医生看病的模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经回不去了!

手机视频通话已经普及

我可以打个接地气的比方:在很久以前,“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寄语报平安”,要想问候远方的亲友,托个口信,要花费长久的时间才能送到,实在不行,就只有寄托“鸿雁传书”、精神交流了;后来,邮政逐渐方便了,写信成为常态,遇急还可以拍个电报。在不久的过去,电话逐渐普及,写信的事就逐渐被人遗忘了;而到近几年,每人都有一部以上的智能手机了,视频语音的交流又成为主流,传统意义上的电话短信又日益成为“日薄西山”的通讯模式;还靠写信来通讯?更加“OUT了”!

邮政信箱早已斑驳,不堪应用了

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了医生看病的模式发生着深刻变化的呢?

我的答案是,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是其中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影像让疾病可视化,听诊器真的还有那么重要?

听诊器至今仍然有用,但在影像检查越来越普及的时候,它的作用的确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一般来说,听诊器主要用于心、肺疾病的诊断,此外也可用于听肠鸣音以及各部位血管性病变的血管杂音等情况。而要熟练掌握这些疾病的听诊信息,需要多年的临床经验,而且最终也只能得出相对“主观”的看法(因为其他医生和病人家属是很难分享的)。脉象?舌象?各个医生的结论好像也没有那么容易达成一致呢!

如果不是名老中医切脉,会被人认为不靠

然而,当医学影像学检查能够清晰地将疾病的特征反映到图像上时,并且当这些“客观”的图像已经可以随意复制分享、远距离交流探讨时,这样的诊断效能就不可与听诊器同日而语了。

拿临床上应用得非常普遍的胸部X线照片来说,肺部因含空气,密度很低,故它的影像与心脏、肋骨等相互衬托得就很清晰。当肺部有了炎症、肿瘤等异常,当心脏有了形态、大小的异常,就很容易被发现。而如果再根据不同情况,结合CT、MRI、冠脉造影或心脏彩超,胸部的绝大多数病变均能得到清晰展现,是不是一定还要再拿听诊器听一听?可能多数医生会认为,已经不再成为必须了吧?

相信图像,还是相信听诊器?

胸部疾病的影像学检查如何优选?

由于胸部的自然对比良好,心、肺、肋骨等可以相互衬托清晰,在胸部透视下即可有良好的显示,故以往将胸透作为常规体检项目而广泛采用。

不过,由于相对于胸部照片来说,它的清晰度大打折扣,且不太好留下客观记录,特别是辐射防护不好控制,故目前已经“被踢出”体检项目,而将这个位置让给了胸部照片。

目前首选的胸部影像学检查方法是胸部照片,透视只作为辅助手段。在照片发现可疑病变时,透视可以发挥它多方位、多角度、实时观察的优点,以观察呼吸运动、心脏搏动以及是否有病灶被心脏遮盖等情况。

胸片上心、肺、膈、骨及身上饰物都看清

正常情况下,胸片中间的白色影是纵隔的投影,其中有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淋巴组织、胸腺、神经、脂肪等组织结构。在纵隔的后方可以透见脊柱骨的影像,双侧还可见到从后上斜向前下的弧形白色条状影,那是肋骨(排子骨),一般双侧各有十二根,走行大致对称、连续。在纵隔两侧,由脊柱和肋骨所包围的黑色影像就是肺组织了,它与纵隔及骨性结构的黑白对比非常鲜明,居左的为左肺,右侧的即为右肺。当然,正常含气的肺组织并不是漆黑一致的,其内可以看到树枝状的灰白影由中间的纵隔向外周延伸,这就是“肺纹理”,主要包括肺动脉,肺静脉等结构,其与纵隔相接的“树根部”则称为“肺门”。左右两肺自内向外均可分成三等分,分别称为肺野的内带、中带和外带。

对于胸部疾病的进一步观察,目前首推CT,甚至已经有了将低剂量CT推举为胸部体检常规项目的呼声。而MRI检查在诊断纵隔疾病,超声对于心脏瓣膜疾病,冠脉造影DSA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则各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胸部CT可见肺部病变的清晰影像

胸部影像学检查为什么会成为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因为,在影像学检查得出的图像上,医生可以看得很清楚,哪些是正常表现,哪些是不应该出现的影像,而这些不应该出现的异常影像,又有着诸如部位、大小、形态、多少、分布、密度等等各自不同的影像学特征,所以就可以凭这些“可视”的特征进行疾病诊断与鉴别了。

当然,除了影像学特征,我们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等信息来综合判断。比方说,当病人淋雨后发烧,同时肺部出现大片状的白色阴影时,很可能就是肺炎;如果患者长期咳嗽,低热,在肺尖或上肺区域出现云絮状灰白影像,肺结核的可能性就非常大;而当患者出现咳嗽、咯血、胸痛时,肺部出现类圆形团块状白色阴影,又或是肺门区域的白色阴影扩大,且边缘比较清楚时,那很可能就是长肿瘤了。

胸部CT显示囊状支气管扩张

凭着临床表现和影像特征的不同,肺气肿、肺大泡、肺脓肿、气胸、胸腔积液等疾病的诊断,通过影像学检查,也全部可以呼之欲出。正所谓:“到底正常或异常,清晰影像帮大忙!”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biaowang.net/yczz/112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