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E是迅速有效连通临床信息与微观信息的桥梁!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内镜中心借助ROSE平台,将精良的TBLB技术和TBNA技术发挥到极致。无论是TBLB还是常规TBNA,其数量和质量在国内均位列前茅,打造了针对非肿瘤性疾病最完美的诊断平台!
年4月,我们在《天津医药》杂志发表了名为《两性霉素B经支气管镜肺部局部注入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流程》的操作规范,篇幅所限,当时有些内容未能写入。此处,我们将有些重要内容加以汇总,作为该规范的补充;同时,因该内容与系统支持下雾化气溶吸入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欧泊)治疗(雾化SL)相关内容有所交叉,故将部分雾化SL内容同时予以合并补充。
一、关于内镜SL的原则
1孤儿治疗
在外科干预受限情况下,系统支持下经气道局部内镜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内镜SL)是免疫缺陷患者肺部霉菌感染,尤其是接合菌纲病原感染致(伴)结构性肺毁损时唯一确切有效的治疗方式;病灶的好转不止是影像学完全缓解,还包括影像学部分缓解、坏死物清脱、去病原化或减病原化(所谓减病原治疗可致微生物学部分或完全缓解)、病灶的外扩受控、病灶的局限与稳定等等;每位免疫缺陷肺部霉菌感染患者,都应该接受内镜SL,而少有例外,尤其是CRP等炎症指标偏高的患者;而患者除了配合内镜SL外,往往无其他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供选择;
对于靶病灶不向表观引流气道(呼吸内镜可视及气道)开放,或向表观引流气道开放引流路径曲折、分支、狭窄或闭塞的所谓“不引流”病灶,也可应用内镜SL;不引流可导致霉菌菌团、菌斑或坏死肺组织不能清创而长期残留,霉菌病灶“去病原”困难,伴随之混合细菌定植不能廓清;
经呼吸内镜向不引流病灶喷药时,建议选用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欧泊):应明晰,不引流病灶完全“去病原”较为困难,但仍应经呼吸内镜喷药做“减病原”治疗;对拟进行化疗、移植、免疫抑制强化治疗的患者,应向靶病灶局属气道喷药,以高浓度药物溶液长时间(1月以上)包绕局限靶病灶,避免病灶外扩,为免疫抑制治疗赢得时间窗;对于相对稳定局限的不引流病灶,向靶病灶局属气道喷药,以高浓度药物溶液长时间(1月以上)包绕局限靶病灶,以达到病灶外壁机化包裹,甚至纤维包裹,从而争取彻底稳定局限病灶,形成所谓“自截”;无论有多少处散在病灶,都应耐心细致地一一处理,任何残留病灶都可能形成病原突破;此时,雾化气溶吸入可能是经呼吸内镜喷药的重要补充。
2耐心细致
应细致地为每位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依托于ROSE和mNGS的微生物精准诊断可优化药物全身配合,然而形成微生物精准诊断并不是启动内镜SL的必须前提,充分临床信息和/或典型影像学表现足以启动内镜SL;精准的局部喷药是在病灶局部形成药物高浓度的前提;多病灶治疗需要细致地多点局部喷药,而其中每一个靶治疗点的喷药都应精准;
应减少不必要的病灶扰动,从而规避出血可能,只要药物得以喷入,强行病灶清创有害无益;每1波局部治疗包括2周内的4次靶病灶喷药,随后耐心细致地随访,期间始终伴随全身有效药物配合;所喷药液需至少3周以上方能吸收,此间影像学示靶病灶周边渗出明显,应知此为药液存积所致,并非疾病进展,而病灶好转同样需较长时间。
3打持久战
霉菌坏死病灶需要内镜SL治疗一段时间(7~10天)才能脓液化,再得以引流清创,此间需注意霉菌封盔崩解后可能发生的出血,该风险为患者疾病本身导致而与内镜SL操作无关,务须预先沟通;对罹患难治性真菌感染患者,数波局部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数周甚至数月的内镜SL是可行的,也是在某些情况下不得已的;
一般地,患者罹患接合菌纲病原感染后,较之曲霉菌属,预后明显不佳,内镜SL治疗周期较长,往往需历时数周甚至数月,需要多波每波2周内4次靶病灶喷药局部治疗,每波之间间隔3周左右;期间全身配合往往需要1到3月以上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联合泊沙康唑或艾沙康唑治疗;如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受限,则长期泊沙康唑或艾沙康唑治疗不可避免。
4积极配合
内镜SL全身有效的药物配合非常必要,由以下药物单药或联合来实现;
曲霉菌属感染:伏立康唑、卡泊芬净;
接合菌纲病原感染:两性霉素B、泊沙康唑(尤其片剂)、艾沙康唑;
内镜SL局部治疗由以下药物单药来实现: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欧泊)、伏立康唑;
特别提出,对肺部多药耐药、泛耐药以及耐碳青霉烯革兰氏阴性杆菌,也可行内镜SL治疗,此时局部治疗由以下药物单药来实现:多黏菌素E(硫酸多黏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
总之,系统支持下经气道局部内镜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内镜SL)是免疫缺陷患者肺部霉菌感染,尤其是接合菌纲病原感染致(伴)结构性肺毁损时唯一确切有效的治疗方式;因局部治疗极少带来不良反应,充分临床信息和/或典型影像学表现足以启动内镜SL;应细致地为每位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既要打持久战,也要适可而止。
二、SL相对禁忌症
1SL无绝对禁忌症;需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一切并发症均为患者本身疾病导致,非SL引起;
2患者或患者家属依从性差,期望值过高,或医患纠纷倾向;
3心、肺功能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哮喘持续状态等;
4霉菌病灶侵犯大血管或心包,表面覆盖或不覆盖霉菌封盔;血管床暴露过多,有较大血管暴露或明显溃烂;
5致死性大出血急性期。
三、关于经气道局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不同方式(内镜SL还是雾化SL)的选择
经呼吸内镜喷药的优势与不足:
1在虚拟导航引导下,并以超细内镜喷药,可对靶病灶实施精准局部治疗,一般不用于预防;
2直接喷入病灶内部或附近,于靶病灶局部形成抗菌药物的长时间高浓度,以直接“去病原”、“减病原”,或限制病灶外扩;
3对靶病灶区域局部通气无要求,可用于空洞、支气管肺瘘、实变及其他靶病灶区域局部通气较差部位病灶的治疗;
4全身吸收极少,系统毒性小;治疗限于靶病灶局部,对肺部非病灶部位扰动少,气道痉挛等局部刺激症状也少;但同时,对散在分布的多处靶病灶难以面面俱到;
5其应用受患者条件、技术条件及设备条件的限制,患者有一定痛苦,依从性较差;
6霉菌封盔可能受到抗菌药物扰动,有术中、术后大出血可能,该风险虽为患者疾病本身所导致,与内镜操作无关,但仍须预先沟通;
雾化气溶吸入的优势与不足:
1在包括各级气道及肺泡的广泛可通气区域内,均可形成长时间高于MIC的抗菌药物浓度,主要用于预防,并可用于治疗;用于治疗时,可在广泛区域内限制病灶进展扩大,用以配合全身用药稳定病灶;
2全身吸收较少,但仍有部分吸收,系统毒性小,但应注意长期(1月以上)较大剂量(如总量>25mg/d两性霉素B)雾化气溶吸入所带来的系统毒性;肺部非病灶部位同时暴露药物,气道痉挛等局部刺激症状较重,应给予重视并适当处理;
3应用方便,少受患者条件、技术条件及设备条件的限制,甚至可长期居家应用,患者依从性好;
4霉菌封盔受抗菌药物扰动少,医患间容易沟通;
5雾化气溶吸入抗菌药物仅能到达通气尚可的部位,从而发挥预防与治疗作用,对局部通气差的病灶如实变或空洞,仅能起到限制病灶进展扩大的作用,而其直接治疗作用有限。
具体不同治疗方式的选择:
1肺部霉菌感染预防:应选用雾化气溶吸入,单用或联合全身使用唑类等;
2病灶急性快速渗出进展,拟先行稳定病灶:应全身应用足量有效抗菌药物,同时联合雾化气溶吸入;
3肺部广泛多处霉菌感染的小病灶,经呼吸内镜喷药难以面面俱到:应全身应用足量有效抗菌药物,同时联合雾化气溶吸入;
4空洞(单发或多发)、支气管肺瘘、实变及其他局部通气较差部位靶病灶的治疗:应全身应用足量有效抗菌药物,同时联合经呼吸内镜喷药;
5经呼吸内镜喷药还是雾化气溶吸入,也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联合、续贯或交替应用。
四、如何看待和利用注射用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欧泊)中的辅料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欧泊)中含三种辅料:脱氧胆酸钠、氢氧化钠和磷酸二氢钠。
1经静脉应用时:
脱氧胆酸钠使两性霉素B基质更易于溶解于5%葡萄糖溶液;氢氧化钠和磷酸二氢钠使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葡萄糖溶液pH值增加,抑制溶液结晶与沉淀的产生;同时,由于其溶液碱性增加,两性霉素B基质更容易自肾脏代谢排出,减少药物潴留于肾脏,从而减少肾毒性。
2雾化气溶吸入时:
脱氧胆酸钠为离子型去垢剂,浓度大时可裂解细胞,雾化后对气道黏膜有一定刺激性,有气道痉挛等局部症状,应给予重视并对症处理;同时,低浓度脱氧胆酸钠能增加两性霉素B基质水溶性,增加其组织穿透力和渗透性。
3经呼吸内镜喷药时:
喷雾后脱氧胆酸钠、氢氧化钠和磷酸二氢钠浓度均较大,刺激局部上皮,产生渗出与机化效应,帮助维持两性霉素B基质局部高浓度,抑制霉菌尤其是接合菌纲病灶的迅速外扩,更好地局限和稳定病灶,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
五、关于雾化气溶吸入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欧泊)(雾化SL)时剂量的把握
我们认为,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5mgBID是最常规应用的剂量,这个剂量安全、有效、可靠,气道症状容易管理;但在需较大单日总吸入剂量的患者,如肺移植后或严重侵袭性感染患者,需加大到12.5mgBID,此时,气道症状管理对患者的依从性至关重要。
1预防剂量:5mgBID;
2治疗剂量,无常规气道维护:5mgBID;如普通血液病患者,普通免疫抑制患者,此类患者并不常规应用气道症状拮抗药物;
3治疗剂量,低氧或气道条件脆弱:5mgBID;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ABPA患者,呼吸衰竭患者等谨慎气道刺激的患者;
4治疗剂量,气道管理经验略有不足:5mgBID;如非呼吸专业医师等;
5治疗剂量,有常规气道维护:12.5mgBID;如肺移植后患者,免疫抑制增强治疗患者,此类患者常规应用气道症状拮抗药物;
6治疗剂量,气道管理经验丰富:12.5mgBID;如呼吸专业医师、肺移植专业医师等。
六、5mgBID雾化气溶吸入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欧泊)的具体方案
这是最常规使用的雾化气溶吸入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欧泊)的普适方案。
1于5mg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欧泊)安剖中加入注射用水5ml,充分震荡溶解;
2以10ml注射器抽入已溶解完全的两性霉素B溶液,再抽入注射用水或5%葡萄糖溶液5ml,使溶液总量达到10ml;
3将两性霉素B溶液10ml注入雾化气溶吸入容器(容器容量应不少于10ml);
4应在不短于15~20分钟内完成两性霉素B溶液10ml的雾化气溶吸入。
七、关于内镜SL和雾化SL的诱导剂量
为了预防过敏及喘息等严重不良反应,并使患者适应该药物,无论内镜SL和雾化SL,首剂使用时,其总剂量均不应大于5mg。
八、关于内镜SL的单日单次剂量与药物溶液浓度
1除非向较大封闭空洞内喷药,且预期向气道返流量较少,不建议在单日单次内镜SL操作中使用15mg以上喷药总剂量;
2即使靶病灶较多,需多点喷药,仍不建议在单日单次内镜SL操作中使用15mg以上喷药总剂量;
3对单一靶病灶,首剂诱导后,单日单次剂量建议为10mg;除非特别需要,不建议大于15mg;
4除非向较大封闭空洞内喷药,且预期向气道返流量较少,内镜SL中所使用的两性霉素B溶液,其浓度为1mg/ml或更低(如5mg/8ml),不大于2mg/ml(如10mg/5ml);
5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欧泊)药物的溶解应使用注射用水5ml,扩容可使用注射用水或5%葡萄糖,不应使用NaCl溶液。
九、关于两性霉素B雾化气溶吸入时的副反应
两性霉素B雾化气溶吸入时的副反应包括哪些:
1系统发热;2咳嗽、咳痰;3喘息(有哮喘、COPD等基础病时另做对症、支持处理);4过敏或变态反应。
两性霉素B雾化气溶吸入时副反应的来源:
1咳嗽、咳痰;喘息:来源于两性霉素B基质的辅料(注射用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中含三种辅料:脱氧胆酸钠、氢氧化钠和磷酸二氢钠。);2发热;过敏或变态反应:来源于辅料或两性霉素B基质本身。
如何应对两性霉素B雾化气溶吸入时的副反应:
1发热通常为一过性,于雾化吸入数小时后发生,多发生于雾化气溶吸入当天傍晚;通常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不等;程度通常轻微,必要时可给予一般解热镇痛药处理;无须停用雾化气溶吸入药物,维持吸入,发热情况大部在几天内逐渐减轻乃至消失。
2咳嗽、咳痰;喘息:
一般镇咳药、气道解痉药等对症、支持处理,如愈美片、复方甲氧那明、茶碱缓释片、中成药等;吸入气道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乌美溴胺/维兰特罗等;可同时降低雾化强度,如延长雾化气溶吸入时间,每次不短于15~20分钟,必要时30分钟以上,再如进一步稀释雾化气溶吸入溶液。
3过敏或变态反应:
立即停用;对症、支持处理。
十、单靶点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欧泊)内镜SL最常规使用的普适方案
首次内镜SL,
1以10ml注射器于5mg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欧泊)安剖中加入注射用水5ml,充分震荡溶解;
2以20ml注射器抽入安剖中已溶解完全的两性霉素B溶液5ml,再抽入注射用水5ml,再抽入空气5ml做推进用,使总量达到15ml(其中溶液10ml,含两性霉素B基质5mg);
3导航引导下,以超细内镜于该单靶点做内镜SL,一次推注完成。
后续内镜SL,
1以10ml注射器于两支5mg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欧泊)安剖中各加入注射用水5ml,充分震荡溶解;
2以20ml注射器抽入两支安剖中已溶解完全的两性霉素B溶液共10ml,再抽入空气5ml做推进用,使总量达到15ml(其中溶液10ml,含两性霉素B基质10mg);
3导航引导下,以超细内镜于该单靶点做内镜SL,一次推注完成。
十一、经呼吸内镜喷雾代替雾化应用药物概念的提出
1雾化气溶吸入是雾状药物溶液到达肺部局部,经呼吸内镜喷雾也是雾状药物溶液到达肺部局部,用药途径完全相同;
2如果单次应用的剂量相同,就意味着经呼吸内镜喷雾与雾化气溶吸入在用药剂量,途径方面并无任何不同;
3这一概念的引入,使得说明书、五年制课本或业界指南、规范提出可以雾化气溶吸入应用的药物,得以合法合规经呼吸内镜喷雾应用。
附原文(《两性霉素B经支气管镜肺部局部注入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流程》-操作规范)
ROSE∣我们只关心学术,我们只专注技术!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