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是个陕西女娃,喜欢吃辣,性格也火辣。走路快、说话快,吃饭也快,同事们都说,李洁踩着“风火轮”。
李洁所在的空军第医院普通外科是全军腹腔镜中心,病房里30多张床位常年满床,大多是术后患者,这就需要护士查房勤一点、观察细一些。
工作忙的时候,一碗油泼面,李洁只需五分钟就填进肚子,有时候把鬓角耷拉下来的头发吃进嘴里都不知道。不仅是因为太饿,还为了压缩自己吃饭时间,挨个查看几名重症患者吃饭。吃的啥、如何吃,李洁不但一遍遍嘱咐,有时还给患者买饭,拿起碗筷喂饭。李洁告诉大家,科学进餐有利于快速康复。
40多岁的张姐先天智力障碍,胆小认生,天天吵着回家,不配合治疗。这次,李洁压低嗓音,放慢语速,拉着她的手讲“孙悟空打妖怪”的故事,还用手套给张姐做了个小兔子。几天下来,张姐的眼神里没了担心,多了开心,表示要好好吃药输液,争取早点打跑身上的“妖魔鬼怪”。
这样一个风风火火的“小姐姐”,不仅张姐瞧见高兴,在这里住院的患者都喜欢,一听到楼道里爽快清脆的嗓音,就知道李洁上班了。但战士小宋却跟李洁闹起了别扭。
医院就闷闷不乐、情绪低落,跟他说话不抬头,也不回答,医护问多了就发脾气。李洁刻意多来几趟,讲笑话、唠家常、拉感情,自己笑得前仰后合,小宋却还是一脸冷漠。治疗期间,小宋反应比较厉害,没吃多少就呕吐。李洁主动帮他打水买饭,被拒绝了,自己闷头啃馒头、喝开水。
小宋的病情并不严重,但情绪不好,营养再跟不上,恢复就会很慢,这可急坏了李洁。她悄悄找到陪护小宋的战士,打听他的心思。原来,小宋的单位正在进行年度比武考核,他平时就是单位的训练尖子,苦练了一年重点项目,就是为了这次比武能拿到名次,可现在突发肺大泡,连治疗带康复肯定会错过考核。
让小宋调整心态、重拾信心很重要。李洁特意找到小宋单位的领导,了解到了小宋历年在比武考核中的成绩,又联系到了小宋的父母,将部队领导的褒奖和鼓励传达了一番,还美美夸奖了小宋。父母得知儿子如此优秀,在电话那头乐得合不拢嘴,比自家的农田丰收还高兴,随后又给小宋打去了电话。小宋听到父母的夸赞和鼓励,脸上挂满腼腆又骄傲的笑容。自此,他吃饭多了,也不再作呕,一周后康复出院。
病房里能治病,战场上勇担当。那年,李洁新婚不久,就参加高原寒区实战背景下的一场演习,营区扎在海拔近米的雪山上。
抵达当天,演习场遇到了真伤情。山间大雾中,一辆载有30人的旅游大巴出了车祸,导致10余人受伤。闻讯,野战医疗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抢救受伤群众。李洁和战友们把氧气让给伤员,拼尽全力搭帐篷、装设备、搬伤员,脚下像踩着棉花,胸前像压了块石板。3个小时的紧张救治,伤员伤情都得到有效控制。
错过支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任务,是李洁心中最大的遗憾,但她3次请战的故事,却感染着身边的战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该院抽组人员支援湖北。报名表上,李洁把名字写在第一个。该院领导了解到李洁家庭是双军人,老人刚做完手术,孩子年龄小,没有批准。得知抽组第二批人员时,李洁再次请战,仍未如愿。李洁第3次写下请战书,医院领导,给出一个“硬核”理由:我是野战医疗所重伤救护组的骨干,2次参加全军护理骨干培训,多次执行重大演训任务,还开展了快速康复护理研究等课题,正是疫情阻击战中需要的专业。医院领导被打动了,答应她作为第三批人员,可打好了背包,却没有等来出征的消息,因为湖北疫情已经被控制住了。
李洁迅速调整心态,她说:“我的本职岗位就是战位,不论在哪儿,我都会尽心尽责、全力以赴!”
来源:空军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biaowang.net/zzbx/8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