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父亲抗癌的近五年时间,每每回想总是五味杂陈,个中滋味我想只有病友群的各位战士和家属才能明白。这篇短文把这几年的治疗过程做一个总结,谈不上经验,只希望能和抗癌路上的病友们一起共勉,不要放弃,相信希望的曙光就在不远的前方……
胰岛素被人们发现以前,糖尿病的治疗方式听起来匪夷所思:饥饿疗法,患者以控制饮食的方式帮助血糖保持正常,有的患者甚至禁止一切糖分,以及能够转化为糖的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这样的治疗只能延缓病情发展,并且忍受治疗的痛苦:糖尿病患者一般都是骨瘦如柴,有的糖尿病儿童逝世的时候体重还不到20公斤。
直到年,胰岛素真正运用于人体后,糖尿病患者经历了生死的逆转:病情严重的孩子,打胰岛素时间不长就可以满院子乱跑了。作为首批注射这种胰岛素的病人,当时的一个糖尿病孩子一直活到了年。
在我看来,虽然癌症远比糖尿病更加复杂,但人类目前癌症的治疗就站在这样的一扇门的大门口,只待一把打开门的钥匙。我相信,免疫治疗就是这把打开肿瘤治愈之门的钥匙。而这些探索前行道路的英雄,不管是医生或是患者,都是我们最值得崇敬的英雄。
今天的咚友访谈是一位肾癌患者,也是探索前行道路的抗癌英雄。在PD-1抑制剂尚处未知地带时,迈出了肾癌免疫治疗的坚定步伐,最终也获得治疗的成功。
正是有这些英雄的存在,更让我们坚信,我们离迎来抗癌战争的最后胜利,仅只是一步之遥!
确诊癌症遭遇第一次艰难抉择
年4月份,父亲在一次体检中发现右肾有5cm左右的占位,当时感觉如同晴天霹雳,心里默默祈祷希望只是个良性的瘤。慌乱的我通过朋友介绍直医院,这次检查发现父亲除了右肾5cm的占位,左肾还有一个1cm左右的阴影。医生当时并不确定左肾结节的性质,说不排除以后左肾发展成为小肾癌的可能性。医生建议右肾做保肾手术,考虑到如果将来左边出问题,至少能保留些肾功能。其实我们医院打算去看看,但心急如焚的我们还是选择了立即手术,术后病理确诊为肾透明细胞癌III级。
在后来的治疗过程中我们也看了不少别的医生,都认为当时左肾的阴影只是个囊肿,不会发展成肿瘤,当时手术选择根治术更好(毕竟肿瘤也比较大,一般大于4cm是要选根治术的)。所以,建议病友们在最初发现占位时,医院咨询,综合医生的诊断和建议做选择,肿瘤的生长不是一两天的事,手术也绝不差那几天,这是我的反思。
发现肺转移却遭遇病理诊断失误
父亲术后半年身体恢复得不错(加上我们当时并未告知真相,觉得不忍心,他也没什么心理负担),正当我觉得好日子要来临的时候,突然噩耗传来,术后6个月复查显示左肺两个小结节(术后3个月复查左肺并无结节)。经过一系列炎症化验排查无果,医生建议观察三个月决定是否可以安排肺部手术。三个月转瞬即至,年4月左右,父亲做了PET-CT后发现肺部的其中一个结节已经从0.8cm长到了1.4cm,另一个没有变,其他全身未见转移,医生说可以做肺部微创手术,但要快点做,如果结节再长大就不能做微创了!
慌张的我再一次听从了医生的建议,想着微创应该创伤不大,最多就是把那个小结节切除掉,对身体伤害应该不大,正好也能看看结节的病理。那天的手术等了很长时间后,终于等来了主刀医生的电话,他说术前他觉得肺部结节应该是转移结节,但术中病理为原位腺癌,他在手术中和病理科主任打电话再三确认,病理科主任说肯定是原位腺癌,于是把左肺上叶做了整叶切除。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又惊又喜,不敢相信,因为原位癌比转移癌好太多了。然而,真的这么幸运吗?几天后,接到医生电话,说非常抱歉,病理科的术中病理有误,最终的病理是透明细胞癌,根据病史,倾向于转移。
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自己的惊愕、愤怒,还有自责。我觉得是医院,才让我爸受那样的苦,白白切了一个左肺上叶(是个大叶)。两次手术后,觉得父亲身体比之前差了不少,十分心痛。
这样一段经历之后,我开始反思,一路走来我一直听从医生的建议,从未怀疑过,结果却是这样让人难以接受。至此,我开始了漫漫的学习之路,开始去与癌共舞等论坛看前辈的帖子,开始进病友群寻求有经验的病友的意见和建议,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