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愿望是什么?
站在崭新的年伊始,
你是否又许下了很多愿望,列好了梦想清单?
变美变好变有钱?还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然而,却有这样一群孩子,
他们的梦想,纯粹、简单,
似乎触手可得,
却又是遥不可及。
“我有一个梦想,我想可以像公主一样拥有长长的头发。”
“我有一个梦想,我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乐场玩。”
......
这些本该是孩子童年的日常快乐,却因为神经母细胞瘤的出现而成了难以实现的奢望…
神经母细胞瘤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肿瘤?为什么会被称为“儿童肿瘤之王”?诊疗的难点又是什么?本期为大家带来神经母细胞瘤系列纪录片之问路篇——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诊疗之路,应该何去何从?
神经母细胞瘤,0~14岁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
在中国,每年有超过3万的儿童患上恶性肿瘤。其中,神经母细胞瘤占儿童恶性肿瘤的8%~10%,新发病例占全部儿童恶性肿瘤的7%。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起源于未分化的交感神经节细胞,是0~14岁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其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肾上腺,但也可以发生在颈部、胸部、腹部以及盆腔的神经组织。约90%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诊断时年龄小于5岁,超过50%的是2岁以内的婴幼儿。
虽然发病率不高,但神经母细胞瘤引起的死亡率占整个儿童肿瘤的15%。神经母细胞瘤具有多样且复杂的生物学行为特征,早期未检出或未获得合理有效治疗时,极易发生远处转移,发生远处转移的神经母细胞瘤预后极差且病情进展迅速,治疗难度极高。50%以上的高危患儿和75%以上的复发患儿生存期不超过5年。因此,也被称为“儿童肿瘤之王”。
近年来神经母细胞瘤的患病率仍呈逐年递增趋势,对儿童生命健康的威胁不容忽视。
痛心!难以早期发现,一经诊断往往已是中晚期
与一些成人肿瘤不同,儿童肿瘤进展极快,因此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然而,神经母细胞瘤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见症状如疲乏、食欲减退、发热以及关节疼痛,很容易被家长忽视。而且,神经母细胞瘤原发部位相对隐匿,位置较深,早期诊断与检出难度也比较高。
因此,神经母细胞瘤的早期发现非常困难。大部分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的孩子就诊时已经到了中晚期,往往在家长还没有察觉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远处转移。
神经母细胞瘤早期、晚期的预后差别非常大。若肿瘤侵犯大血管和神经,将给外科医生造成非常大的困难,很难手术完全切除。而目前可选择的治疗非常有限,无论手术、化疗、放疗都无法消除复发的高风险。
而且,一旦发生骨转移,常规治疗手段往往束手无策,使治疗面临无法逾越的鸿沟,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也是很多III/IV期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复发后预后较差的原因。
复发转移后,治疗之路该何去何从?
神经母细胞瘤常见的治疗手段主要有化疗、手术、放疗和免疫治疗等。临床上,神经母细胞瘤可分为极低危、低危、中危和高危4类。针对不同的肿瘤风险组,治疗手段和难度也不一样。
对于中低危患儿,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单纯观察、手术切除和中度剂量的化疗联合手术切除,一般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整体生存率95%。然而,高危患儿预后较差,长期无瘤生存率不及50%,经过诱导和巩固支持治疗后仍容易复发及转移。
如何改善神经母细胞瘤的预后成了一个重要的挑战。因为,对于一个儿童来说,我们想要的不止是三五年,我们要争取的是他们的长期生存,看着他们也能像正常孩子一样长大、读书、结婚生子。
尤其是复发转移后,当所有常规手段都用尽了之后,神经母细胞瘤诊疗之路,应该何去何从?这不仅是医生面对的难题,更是摆在成千上万父母面前的残酷现实。
能否不让孩子简单的梦想成为奢望?是否能有新的治疗方式继续给这些家庭带来希望?当新的治疗方式出现时,我们的孩子能否早日用上?
黑暗中的一点点光,牢牢抓在手中,也许就是一片光明。下期将为大家带来神经母细胞瘤系列纪录片之希望篇——海南博鳌,“重燃”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对美好世界的渴望。敬请期待!
我们期待,也希望,一起守护住孩子们的小小心愿与纯真笑脸,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不再被病痛折磨,在阳光下尽情欢笑、玩耍。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glx排版编辑:肿瘤资讯-Xiaoxi版权声明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