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h

怎样可以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92532.html

随着体检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身上长有结节。结节究竟是什么?在何种情况下才需要切除呢?

撰文/北京科技报记者宋梦(医学健康组)

编辑/廖迈伦

采访专家:

侯惠荣(中医院教授、民建中央委员、中国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近些年,随着体检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入职体检或每年的定期体检中,发现身上长有结节。然而,在查出结节后,不少人在疑惑的同时,也会十分纠结,是否要选择切除结节。若不切除,担心结节在日后会恶变,甚至癌变;若贸然选择切除,又担心只是良性结节,手术反而会留下痕迹,甚至可能出现其他身体改变。

那么,结节究竟是什么?在何种情况下才需要切除?切除后,又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呢?

◆◆◆

那个可以长在身体任何部位的结节到底是什么?

结节,在医学上只是一个简单的称谓,通俗来讲是指体积相对较小的无感觉或有疼痛感的肿块。有的小伙伴可以摸到颈部的结节,但其并非只长在颈部,腋下、乳腺,以及身体各处的皮下,都有可能看到、摸到结节。但也有一些结节长在“隐秘的角落”,不容易被发现,如长在肺部、肝脏、肾脏、心脏等脏器上的结节,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才能发现。有时因无法判断结节性质,或者在高危的状态下,需要通过穿刺、活检、肿瘤基因筛查等方式进一步检查。

中医院卫生管理研究员侯惠荣告诉北京科技报

科学加客户端记者,公众对于结节不必过度紧张,因为90%以上的结节都是良性的。良性结节一般不需要处理,而且有的结节终生都是良性的,比如瘢痕性结节(一种人体受到创伤后修复过程中形成的结节,伴随一生也不会有变化)。不过,一旦查出是结节,就需要随时观察,医院就诊,以便判定结节的良恶性和分级。

▲正常甲状腺与甲状腺结节(图片来自网络)

以甲状腺结节为例,其可分为0~6类,医院的体检报告中也会体现出来。标注为0类,是指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没有异常;

1类,指超声结果表现正常,未检出结节,但患者需要进行1年1次的常规体检;

2类,显示结节呈良性病变,恶性的可能性为零;

3类,是指结节恶性肿瘤风险5%,但患者需要3个月至6个月临床随访;

4类,是指可疑恶性结节,且恶性可能为5%-80%,患者需要进行针吸等穿刺病理诊断;

5类,指可能恶性结节,且恶性可能80%,需要针吸等穿刺或直接手术获取病理诊断;

6类,指活检证实为恶性结节。

患者在拿到检验单,看到结节的分类后,可以根据不同分级对应的措施来科学合理地处理结节。所以,没有必要过于恐慌或担忧。

可能鲜有人知,虽然结节是一个很普遍的疾病,但是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具体的成因目前尚未明确。不过,据现有情况得知,内分泌紊乱、基因突变、电离辐射、炎症、感染等均可诱发结节。

另外,侯惠荣也补充道,当结节的直径在1cm以下,没有明显其他特征时,诊断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患者不用恐慌,可以3-12医院检查一次,如果结节没有变化,则可以适当延长检查的间隔时间。

◆◆◆

如何区分良莠不齐的结节?

在我国,成年人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率约为20.43%,虽然发病率较高,但也不必过度担心,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结节都是恶性的,结节≠癌!

结节的性质,需要根据各项检测的结果来判断。一般情况下,患者在就医时,医生会采用视诊和触诊的方式先初步判断结节的大小,后续也可能会采用超声、穿刺等方式进行检查。

▲甲状腺结节穿刺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于良、恶性结节的不同,侯惠荣介绍说,一般认为,良性结节常长得比较“规矩”,与周围的联系也不是那么密切,通过B超、造影等检测,显示出孤立周围(与其周围的界限较为清晰,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的特性,并呈现出较为光滑的圆形状态。而恶性结节,一般形状不规则,呈现边缘不规整的毛刺状。

另外,专家强调,结节不一定就是癌,且结节的良恶不能单纯以大小来判定。有的结节很小,可能就是癌了,而有的很大却未必是癌。侯惠荣举例说:“我们最近接诊的一个病例,发现她的乳腺中有一个不到1cm的结节,但是腋窝已经有了三个结节,当时的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的乳腺癌已经开始转移了。”

◆◆◆

所有的结节都要切除吗?

目前,不少人都长有肺结节、甲状腺结节和乳腺结节,到底要不要切除?什么时候切除?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事实上,要不要切除,何时切除,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判定。患者可以多进行自我观察,像乳腺结节这样能摸到的结节,可以通过自行触摸来感知结节的大小和硬度等变化;长在四肢和体表等部位的结节,要随时观察、触摸。而肺结节,则一般需要专家来检查。如果患者对结节不了解,医院就诊。若结节在不考虑是癌的情况下,一般都不会切除。

▲代表全球性乳腺癌防止运动标志的粉红丝带(图片来源于网络)

部分乳腺癌患者,可能因为身体原因和自身条件,选择仅切除恶性结节来保住乳房。而狡猾的癌细胞却不会怜悯任何人,待卷土重来后,患者也难逃乳房全切手术的选择。

也有部分单纯是乳房有结节的患者,可能抱有“防患于未然”的想法,更倾向于一发现有结节就选择乳房切除手术。就像好莱坞知名女星安吉丽娜·朱莉那样,因检测出与因癌逝世母亲同样容易致癌的基因后,选择将双侧乳房切除来降低未来可能罹患乳腺癌的风险。

但是,携带致癌基因,并不一定就会患癌。同理,结节不一定就是癌,不一定非要切除。而且结节一定要观察以后,确定有问题了,才要切除。比如乳腺结节,一般进行穿刺检查,来判断结节是恶性还是良性。若穿刺结果显示结节是良性,一般不用切除。若穿刺结果呈恶性,则要将结节切除。

需要注意,万不可“无差别切除”结节,因为切除结节也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侯惠荣表示,切除结节后,对患处的局部组织会造成一定的破坏。比如乳腺结节,如果切除,会造成乳腺导管的破坏;如果切除肺结节,可能要切除肺叶,从而造成肺部功能受影响。因此,若是良性结节,通常建议不要切除,但是要随时注意观察结节的变化。

同时,专家也提醒大家,所有的结节都要警惕,一旦发现了,不能置之不理。医院就诊,让专业的医生去判定结节的性质。如果结节没问题,可能就像很多人皮下长的,摸起来感觉像个疙瘩的脂肪瘤一样呈良性,若并非生长在经常被摩擦的部位,比如臀部、手肘等,可能一直都不会有变化。

◆◆◆

预防结节靠什么?

有调查显示,结节的患病率因部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比如,常规检查方式包括穿刺和低剂量螺旋CT的肺小结节,在众多用低剂量螺旋CT的患者中,检查率约为40%左右;像甲状腺结节,其患病率也高达18.6%。

这么高的患病率,不免让人心生担忧,害怕自己也成为其中的一员。因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尽可能规避一些高危因素,对于暴露于不良环境和已有基础疾病者,更要注意定期体检与及时治疗。

以肺结节为例,其在患有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罹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中,以及长期嗜烟且烟龄较长、暴露于石棉、铍、铀、氡等环境者中,肺结节的患病率会超过常人。例如甲状腺结节和乳腺结节,一般吸烟、肥胖、饮酒、内分泌不调、月经周期紊乱的人,患病率会较常人高一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结节的预防,侯惠荣建议,在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强健的体魄,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也要健康,还有就是不能忽略定期体检的重要性。35岁以上的人,一年最好做一次体检,包括肝、胆、胰、脾、胃、肾的检查,对于女性来说,还需检查卵巢和子宫。有条件的,也可以定期做一下低剂量的肺部CT检测。通过定期体检,可以较及时地发现是否有结节以及结节的性质。

另外,专家也表示,对于女性来说,乳腺和宫颈检查也较为重要,目前也可以根据国策做两癌筛查,而且效果较好。另外,现在国产宫颈癌疫苗已经上市,与进口疫苗相比价格较低,且预防作用也达到了国际水平。

所以说,并不是发现了结节就一定要切除。有的时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要不然,岂不是白白挨了一刀?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科普平台:长结节就是癌症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biaowang.net/zlff/202103/74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