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陈月英、濮晶晶
本网记者:高铭华、汪卫东
百岁老人点赞
再站起来真好!
20天前,岁高龄的王彩虹(化名)老人在家不慎跌跤,造成右股骨粗隆间骨折,疼得连身子也翻不了。急坏了的一家人赶紧将老人送医,考虑到老人年岁已高,医院不敢轻易手术,只能以中药外敷缓解疼痛。
“医院骨科治疗,几年前,那里就有过类似情况的手术报道。”医生的一句话,让王大爷一家人喜出望外。
老人的女儿、57岁的王玉清告诉记者:“医院不接收如此高龄的患者,就只好回家进行保守治疗。”3月13日,家人将王彩虹医院接受治疗。
接诊后,骨科郭亭副主任医师第一时间将情况汇报给赵建宁主任。经过认真讨论,赵建宁提出了两个治疗方案:保守疗法,可采用牵引让骨头自然愈合,但老人至少卧床一个月不能动,动多了可能造成骨头畸形愈合或不愈合,而且长期卧床容易长褥疮、肺部也可能感染,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手术治疗,风险也很大,对技术要求极高,如能通过手术而康复,就能避免长期卧床的并发症,有效降低因并发症导致的死亡率,而且术后生活质量较好。
经过检查评估,老人除了老年性心肺功能差一些,其他指标均提示能耐受关节置换手术。赵建宁与王彩虹家人反复沟通,家人表示同意老人接受手术治疗。
为百岁老人手术,医院骨科已经不是第一次。但为了确保王彩虹手术安全,手术前,赵建宁团队还是请来麻醉医生,对老人的身体条件进行了再次评估,并详细制定手术麻醉方案。方案决定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为老人进行麻醉。
3月1日,王彩虹被推进手术间,赵建宁主任带领手术团队,精心为王彩虹实施了右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随着最后一根髓内钉打入老人股骨,历时一个小时的紧张手术后,老人平安下了手术台。
“活到我这么大年纪的,真没想到在伤到大骨头的情况下,还能有再站起来的一天。原以为以后的日子我都要瘫痪在床上,是你们帮助我重新站了起来。谢谢你们!”术后第五天,在骨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及老人家属的耐心陪护下,老人可以下床走路了。
“真是艺高人胆大,真是多亏了赵建宁主任团队,毕竟老人已经这么大年纪了,没有一流的技术,谁敢担这个责,冒这个险啊!”看着老人家站起来,王彩虹一家人都兴奋不已。
“一般而言,病人超过70岁,每增加一岁,风险就大一分。”骨科陈月英护士长介绍:“现在科室每年接诊的髋关节置换术中,70-80岁的患者已经是常态。以往家属均怕手术,采取保守治疗,但效果欠佳,往往意味着患者将从此瘫痪在床,各种并发症也接踵而至。现在结合加速康复理念,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在科学评估的前提下实施手术治疗,百岁老人术后能够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也能因此最大限度追求幸福的晚年。”
丁香园链接
“手术风险
竟不是最容易造成死亡的
有人说
这是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注意
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听着好吓人。所谓人生最后一次骨折,意思就是指骨折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者去世。现实生活中,除了少数严重的创伤,骨折很少导致患者直接的死亡。这里所说的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一般特指容易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髋部骨折。老年人的髋部骨折常见的有两种:一个是股骨颈骨折,一个是股骨转子间骨折。为什么老年人的髋部骨折会要了患者的命?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手术风险竟不是最容易造成死亡的
手术,是患者最害怕的,但是,这不是最容易造成死亡的。虽然我们作为医生,不管割包皮还是切个脂肪瘤,都会给患者认真仔细地讲个半天:各种风险,各种并发症,甚至连麻醉药过敏这种比中五百万大奖的概率还要低的事情都要说到。对于各种脏器都在走下坡路的老年人,我们更是慎之又慎。看到这儿,您是不是会说,手术风险太高了,老人家还是不要手术了,保守治疗吧。保守治疗真的好吗?根据国内外临床统计,老年人的髋部骨折,一年后的生存率大概是50%,也就是说,骨折一年后,有一半的老年人会永远离开。通俗地说,个髋部骨折的老年人,个做手术,个不做手术。一年后,总共大约只有个老年人可以幸福地沐浴在阳光下。而去世的个老年人中,只有少数患者是因为麻醉、手术及其相关的并发症去世,大多数死亡的病例,是因为采用了保守治疗。怎么样?真相是不是难以置信!
为什么保守治疗比手术治疗更危险?
最常见的是肺部感染。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肺部感染,也就是肺炎。想不通?肺部感染也会死人?想一想每次流感爆发,都会有那么多人牺牲,是不是就比较容易接受这个现实了。重点是为什么会有肺部感染,好好的人,为什么骨折后就会出现肺部感染?简单地说,但凡老年人卧床,尤其是长期卧床,肺部的分泌物(就是痰)无法顺利排出,时间一长,积在肺部的分泌物非常容易导致肺部感染。说到这儿,您是不是明白了?做了手术之后,虽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可以早期下地活动,但是起码术后所有的病人都可以在病床上轻松地翻身或者坐起来吃饭。这些病床上的活动虽然简单,却可以有效促进肺部分泌物排出。通俗地说,就是痰更容易吐出来了。而保守治疗的病人,由于没有做手术,骨折部位稍有活动就会有剧烈的疼痛。无论翻身还是坐起来吃饭,都会因为疼痛显得特别困难。显而易见,经过手术治疗的病人,排痰容易,肺炎发生率更低,死亡率也就下来了。最凶险的是血栓。骨折出血多,加上手术出血,失血量往往都比较大。那么问题来了,手术后是不是要应用一些止血药?什么?要用止血药?恭喜你,答错了!是的,术后用的是抗凝的药物,而不是止血药。以前包括骨科大夫在内的手术大夫,也在术后用的是止血药。后来,逐步发现一些病人在手术后的某个时间点,甚至马上就要出院了,却莫名其妙地牺牲了,起病急,症状重,甚至都没有抢救的机会。经过包括尸体解剖在内的研究分析,发现这些病人的死亡是由于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堵在肺部血管引发的致命性肺栓塞所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原因非常复杂。简单地说,为了预防这样的事情发生,除了应用一些抗凝药物外,病人的下肢最好能多活动。和前面提到的原因相同,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后下肢活动自由,肺栓塞发生的概率也明显降低。最不用解释的是褥疮。长期卧床引发的压疮,也就是褥疮,可以由于创面感染导致病人死亡是不是就不用太多的解释了。
小结
类似的因素比较多,也比较复杂。总的来说,病人如果可以早期活动双侧下肢,能下地最好,即便不能下地,在病床上活动也很好,就可以明显降低髋部骨折的老年人的死亡率。总而言之,虽然老年人髋部骨折很有可能是老年人人生中最后一次骨折,但是如果选择对了合适的治疗方案,重新下地走路将不只是单纯的梦想。
主办:医院政治部宣传科
投稿邮箱:
qq.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较好点状白癜风发病要多久才能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