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数据显示,肺癌是当之无愧的癌症老大——它占据了新发恶性肿瘤的20.55%,甩了第二名胃癌的10.79%一大截。
平均每五个癌症患者里,就有一个需要和肺癌作斗争。而他们的未来并不乐观:肺癌的死亡率也稳稳居于首位。
肺癌在中国发家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
上世纪70年代中,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开展了第一次中国人群死因回顾调查,当时肺癌排在胃癌、食管癌、肝癌及宫颈癌后,居第五位,占全部癌症死亡的7.43%。这个数字与当时其他国家的肺癌死亡率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时至今日肺癌已经稳坐“冠军”之位了。
这种令人谈之色变的恐怖疾病,能攀登到中国疾病谱的顶峰,离不开香烟的帮助。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却认为反正已经吸了,造成伤害了,即使戒烟也没用了。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吸烟导致肺癌
“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话人人都知道,但吸烟的害处到底有多大,很多人并不知道。
烟草燃烧后将会形成各种致癌的芳香族多环化合物,这些致癌物会随着焦油烟雾的吸入沉积在呼吸道的粘膜里。
在它们日复一日的刺激下,粘膜细胞努力增生试图抵挡住这些恶劣的环境,但增生过了头,就可能恶变成了肿瘤。
事实上,这些有毒烟雾在人体横冲直撞,还会提高口腔癌和喉癌的可能,可以说是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肺癌发病率有滞后性
美国二战期间就在讨论禁烟,但直到60年代,吸烟人数才开始下降,但肺癌发病率并没有立刻下降,而是直到25年后,80年代中后期,美国的肺癌患者数量才开始下降。
简而言之就是:吸烟增加,肺癌会在25年后相应增加,吸烟减少,肺癌也会在25年后相应减少。这个奇特的滞后主要是因为肺癌发生是个非常慢的过程,从癌前变异,到早期癌症,到晚期癌症,一般需要10~20年时间。
戒烟后肺癌的风险相对较快下降,
5年后风险下降39%!
这个数据来自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近期发表的研究。
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JournaloftheNationalCancerInstitute)》
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大的国家,也拥有着全球最大的烟民群体,肺癌在我国所有癌症中更是发病率、死亡率双第一。
研究人员分析了弗雷明翰心脏研究所(FraminghamHeartStudy)数据。该项目调查研究了名参与者,随访追踪25~34年。随访期间有名被诊断为肺癌,其中93%发生在重度吸烟者中,那些21年甚至更长时间里每天吸烟超过1包的人。
在戒烟5年后,与现在吸烟者相比,以前重度吸烟者的肺癌风险下降了39%,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下降。但另一方面,与不吸烟者相比,即使戒烟25年后,他们的肺癌风险仍高出3倍以上。
肺癌不要怕,早筛很重要
随着低剂量螺旋CT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体检中以筛查肺癌,无临床症状检出肺结节已成为普遍的现象。许多人自行上网搜索,发现肺结节与肺癌相关后感觉体内埋了颗定时炸弹,总有一天结节会变成癌症;手术切除吧,又害怕。其实,查出肺小结节,真的等于患癌吗?
肺结节≠肺癌
早期肺癌往往表现为肺结节,这没错,但肺结节除了可能是肺癌,还可能是良性病变,譬如纤维瘤、脂肪瘤、神经鞘瘤等等。
既然肺结节≠肺癌,那么,我怎么知道自己是安全的?
诊断是否为肺癌,目前仍要依靠病理活检明确。但由于穿刺活检属于有创性操作,切除肺叶也对肺功能有一定影响。因此,临床上对于大部分的结节,均没有推荐手术。
目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家族史、既往史、结节的大小和其他特征等,制定随访计划和进一步检查,随访计划从3月到1年不等,包括采用低剂量螺旋CT,观察结节是否有扩大。但CT却无法明确其性质。
因此,科学家们又研发出了另一种检测手段——液体活检。液体活检主要是采集血液、尿液或唾液等标本,捕获游离循环肿瘤细胞外分泌体、肿瘤的DNA碎片等协助癌症诊断。
液体活检肺癌早筛“神器”
肺域明&肺结明
肺域明(外泌体miRNA检测),肺结明(ctDNA检测)便是采用领先的液体活检检测技术,通过对病变细胞释放到血液中微量信号的捕获检测,从而以安全便捷的方式提供精准的病灶信息。
肺域明提高肺癌检出率
爱康集团所提供的CTmi肺域明液体活检产品是采用为真集团自主研发的Ultra-SLEXOPCR外泌体检测技术,捕获病变细胞释放在外周血中的微量外泌体进行检测。无差别地对肺部进行全面扫描,发现早期肺部隐患,争取宝贵治疗时间。
肺结明肺部结节辅助鉴定
CTmate肺结明采用自主研发的NGSctDNA检测技术,通过检测血液中肺癌相关的ctDNA,辅助肺部结节良恶性鉴别判断。
这种方式无创、便捷,有助于肺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如果在以前胸部发现结节,因为并不知道结节的好坏(好:良性结节不是肺癌/坏:恶性结节可就是肺癌了)所以一医院复查一次,这期间心情起伏,想必不言而喻了。现在有了肺域明&肺结明辅助医生进行综合的临床判断,为需要进行治疗的客户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同时也使病灶为良性的客户免于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
识别下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