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热心公益 http://www.ykhongye.com/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8岁,左鼻腔前庭处可见表面光滑的肿物。

取材所见:不规则灰白灰褐色组织4块,总体积2.5cm×2.0cm×1.0cm,切面灰白,质稍韧。

镜下所见:HE切片显示瘤组织位于黏膜下,瘤细胞短梭形或卵圆形,呈束状或编织状排列,细胞之间可见粗细不等的胶原纤维及较多小血管,部分血管形态似呈鹿角状(如下图片)。

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结果:Vim(+)、CK(-)、CD34(+弥漫)、STAT-6(+)、CD68(少数+)、Ki67(+2%)、SMA(-)、S-(-)、Desmin(-)。

病理诊断:(左鼻前庭)孤立性纤维性肿瘤WHO1级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fibroustumor,SFT)是一种CD34+的成纤维细胞性肿瘤,肿瘤内常含有一些胶原纤维,并常可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版WH0肿瘤分类及诊断标准中将SFT的生物学行为编码定为1(交界性或生物学行为未定肿瘤)。版WHO将SFP根据组织形态及基因学分为3级,1级为良性,占大多数,2级为交界性,3级为恶性(见下表-引自解放军总院桂秋萍医之本讲座)。

临床特点: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9-85岁,发病高峰为40-60岁,女性略多见。好发于胸膜,部分病例可发生于胸膜外,以头颈部(包括眼眶和口腔)、上呼吸道、纵膈、盆腔、腹膜后和周围软组织相对常见,其他部位如脑膜、肺实质和前列腺也可发生。发生于胸膜者,多表现为咳嗽、胸痛和呼吸困难,肿块可占据整个胸腔,部分病例为体检时偶然发现;发生于胸膜外,多表现为局部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部分病例也可为偶然性发现。

大体所见:肿块呈类圆形或卵圆形,周界清晰,位于胸膜者可带蒂,部分病例被覆纤维性假包膜,平均直径为6cm-8cm,范围为1-30cm。切面为灰白色,质韧而富有弹性,可伴有黏液样变性。

组织学特点:

(1)经典型:由交替性分布的细胞丰富区和细胞稀疏区组成,瘤细胞呈短梭形或卵圆形,细胞之间可见粗细不等、形状不一的胶原纤维。瘤细胞多成杂乱状生长,也可呈编织状或条束状分布,部分病例显示明显的血管外皮瘤样结构。肿瘤内血管丰富,血管壁可伴有胶原变性。少数病例中,间质可伴有黏液样变性。

(2)巨细胞性:基本形态呈SFT,肿瘤内可见一些扩张的假血管样或血窦样腔隙,于腔隙内或其周围可见散在的核深染的多核巨细胞。

(3)脂肪瘤样型:以往称为脂肪瘤样血管外皮瘤,本质上是一种含有脂肪成分的SFT。

(4)非典型性和恶性SFT:除经典SFT区域外,肿瘤内还含有不典型区域,表现为细胞密度增加,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易见,并可有出血和坏死,形态上类似纤维肉瘤或多形性未分化肉瘤。版WHO根据组织学形态、基因学改变及预后不同将其称为交界性和恶性SFT。

免疫遗传学: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CD34、Bcl-2、CD99和STAT-6。CD34在良性SFT呈弥漫性表达,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提高,其表达程度减弱。遗传学存在NAB-STAT6融合性基因,可通过RT-PCR或NGS检测,但不适合通过FISH检测。

鉴别诊断:

需结合肿瘤的发生部位及形态学特点与其他梭形细胞肿瘤进行鉴别:

(1)胃肠间质瘤:肿瘤细胞也可出现疏密交替现象,细胞排列呈束状,核仁明显,胞质丰富,嗜酸。免疫组化CD、Dog?1在胃肠间质瘤通常为阳性。

(2)纤维肉瘤:肿瘤细胞呈梭形,核深染,胞浆稀少,排列成鱼骨样结构,无细胞丰富区与稀疏区交替出现,核分裂像易见,浸润性生长,间质胶原少,而CD34、Bcl?2、STAT-6阴性。

(3)单向纤维型滑膜肉瘤:由纤维母细胞样的梭形细胞构成,细胞形态较一致,排列成束状,无玻璃样变性的间质、常形成细胞间裂隙。CK或EMA局灶性阳性,CD34阴性。值得注意的是,CD99与Bcl-2也可表达于滑膜肉瘤,必要时可进行SS18基因检测确诊。

(4)平滑肌肿瘤:瘤细胞呈长梭形,束状排列,核两端钝圆泡状,胞质嗜酸。SMA,Desmin均阳性,CD34、CD99、STAT-6阴性。

(5)去分化脂肪肉瘤:去分化区域可见到多种组织成分,广泛取材可找到分化较好的脂肪肉瘤成分。

(6)神经纤维瘤:瘤细胞细长,胞核两端稍尖,可见触觉小体及从状结构,表达S?等神经源性标记。

(7)梭形细胞间皮瘤:细胞呈梭形,表达间皮性标记物如间皮细胞膜抗原等。

(8)脑膜瘤:尤其是纤维性脑膜瘤,发生于颅内的肿瘤应与其鉴别,可见砂砾体、核内假包涵体及漩涡状结构,SSTR2、EMA常阳性,CD34、Bcl-2、CD99、STAT-6常阴性。

(9)神经鞘瘤:由交替分布的束状区(AntoniA区)及网状区(AntoniB区)组成,细胞呈栅栏状排列,S-和SOX-10阳性,CD34、STAT6阴性。

(10)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又称多形性未分化肉瘤:由明显异型的梭形细胞和多形性细胞混合组成,可见瘤巨细胞、炎细胞浸润等,免疫组化CD68(+),STAT6(-)。

治疗及预后:良性SFT手术切除后极少复发,个别复发常为肿瘤切除不全所致。非典型性和恶性SFT具有明显的侵袭性行为,局部复发率或远处转移率高,多转移至肺、骨和肝,也可在肿瘤生长多年以后发生转移。

参考文献:

1.吴雅倩.胸膜孤立性纤维性瘤1例并文献复习[J].山西医药杂志,,10(20):-.

2.金冬梅,夏琛.腹膜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J].安徽医药,,24(7):-.

3.许晓栋,尚攀峰,石玮,包军胜,宁忠运.膀胱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3):-.

4.李葱,刘杰,卫聪慧,高英.孤立性纤维性肿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11(26):-.

5.刘天艺,仲雷.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并文献复习[J].现代肿瘤医学,,2,(28):-.

6.FuscoN,Guerini-RoccoE,AugelloC,TerrasiA,ErcoliG,FumagalliC,etal.RecurrentNAB2-STAT6genefusionsandoestrogenreceptor-Aexpressioninpulmonaryadenofibromas.Histopathology.;70:–.

编辑及审核:林旭勇医院

王翠芳沈医院

年11月4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biaowang.net/yczz/7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