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常用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头号癌症杀手”

肺癌

据年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报告显示,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约为78.7万例,发病率为57.26/10万,因肺癌死亡人数约为63.1万例,死亡率为45.87/10万,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1位。肺癌早期通常不会表现特异的症状,80%的肺癌患者在诊断后1年内死亡,5年生存率仅为19.7%。肺癌主要高危人群

我国肺癌高危人群定义为年龄≥40岁且具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

①吸烟≥支/年(或20包/年),或曾经吸烟≥支/年(或20包/年),或戒烟时间<15年;

②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③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

④既往罹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尤其一级亲属家族史。

此外,还需考虑被动吸烟、烹饪油烟以及空气污染等因素。

让我们对比吸烟人的肺:

肺癌防治关键肺癌生存率主要取决于组织学类型和肿瘤分期。肺癌在细胞学上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两大类,NSCLC又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大细胞肺癌。

两类肺癌的治疗和预后不同,NSCLC早期手术是有效治疗手段,但多数患者诊断时通常已经晚期,此时放化疗对提高生存率作用不大。SCLC约占肺癌新发病例的15%-20%,是快速生长的侵袭性肿瘤,诊断时常常有区域淋巴结或远处器官转移,对放疗、化疗敏感。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肺癌防与治的关键,低剂量螺旋CT筛查(LDCT)可降低20%无症状肺癌患者的死亡率,但对SCLC并无筛查获益,且LDCT筛查出结节患者仅有4%最终诊断肺癌。联合肿瘤标志物(TM)检测可为肺癌的诊疗、分型、病情预测提供重要指导意义。肺癌常用肿瘤标志物美国国家临床生物化学研究院(NACB)、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等推荐常用的肺癌肿瘤标志物包括以下几种:1

---CEA

不同组织类型阳性率:

小细胞肺癌(48%)、鳞癌(42%)、腺癌(70%)、大细胞肺癌(26.3%)

半衰期:2-3d

影响因素:

CEA是一种广谱的肿瘤标志物,结肠癌、直肠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胃癌等转移性恶性肿瘤,均可能有不同程度的阳性。CEA在多种良性疾病(如肝硬化、肺炎、肺结核、肾功能衰竭,胃肠道疾病、卵巢囊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中也可见升高。约5%-10%的吸烟人群可见CEA小幅升高。

判读标准:

CEA浓度在5-10ng/ml可能为良性疾病或肿瘤,若持续监测浓度上升则肿瘤可能性较大;浓度在10-20ng/ml高度怀疑有肿瘤,应做全身性排查,如20ng/ml常提示有恶性肿瘤。

2

---SCCA

不同组织类型阳性率:

小细胞肺癌(6.7%)、鳞癌(52.7%)、腺癌(17.6%)、大细胞肺癌(几乎为零)

半衰期:20min

影响因素:

汗液、唾液污染可使SCCA检测结果升高;肾功能衰竭会引起SCCA升高;皮肤病(银屑病、天疱疮、湿疹)会引起SCCA升高;鳞状上皮细胞源性肿瘤,如宫颈癌、食管癌、头颈部癌,膀胱癌,血清SCCA也可增高。

判读标准:

肺部肿瘤若SCCA异常提示NSCLC的概率为99%;鳞癌患者手术后随访期SCCA升高预示早期肿瘤复发。

3

---CYFRA21-1

不同组织类型阳性率:

小细胞肺癌(17.61%)、鳞癌(71.48%)、腺癌(55.59%)、大细胞肺癌(50.07%)

半衰期:1d

影响因素:

CYFRA21-1在大多数上皮和间质肿瘤中可能会升高,如食管癌等,因此其肿瘤特异性较差。此外在许多良性疾病和急慢性感染(如肺炎、结核、败血症、肝硬化、肾功能衰竭)等情况下也可见升高。

判读标准:

CYFRA21-1是NSCLC最敏感的TM,其血清水平随肿瘤分期的增加逐渐升高,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转移相一致,可作为肺癌手术和放、化疗后判断早期复发的有效指标。

4

---NSE

不同组织类型阳性率:

小细胞肺癌(65%)、鳞癌(13%)、腺癌(9%)、大细胞肺癌(16%)

半衰期:1d

影响因素:

NSE存在于红细胞、浆细胞和血小板中,溶血会影响检测结果。标本需在采样后1h内进行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以防正常红细胞中的NSE释放泄漏,影响检测结果;在神经内分泌细胞肿瘤,如嗜铬细胞瘤、胰岛细胞瘤、甲状腺髓样癌、黑色素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血清NSE也可增高;某些良性肺部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如结核、脑膜炎、脑缺血、脑梗死、颅内出血等血清NSE也可增高。

判读标准:

首次化疗开始后的24-72h,NSE水平可因肿瘤细胞溶解等出现短暂性升高,是化疗有效的先期征兆;化疗开始后1周或第1轮化疗结束前出现快速下降,提示化疗有效。

5

---ProGRP

不同组织类型阳性率:

小细胞肺癌(77%)、鳞癌(25%)、腺癌(9%)、大细胞肺癌(21%)

半衰期:19-28d

影响因素:

肾功能不全会引起ProGRP升高;在多种神经内分泌源肿瘤,如类癌、甲状髓样癌、神经内分泌等恶性肿瘤,血清ProGRP也可增高。

判读标准:

肝脏疾病和胸腔积液,也可导致ProGRP的少量增加,通常pg/mL;约30%的非小细胞未分化肺癌可见ProGRP升高,通常pg/mL;ProGRPpg/mL,可优先考虑SCLC或神经内分泌肿瘤。NACB指南建议,若无肾功能受损,ProGRPpg/mL要高度怀疑肺癌,大于pg/mL尤其考虑SCLC;肾功能不全时ProGRPpg/mL为可疑。

备注:

糖类抗原CA、CA、CA、组织多肽抗原等TM也与肺癌有一定的相关性,需要时可联合用于肺癌的辅助诊断。肿瘤标志物未超过参考值并不能排除肺癌,超过了参考值,并不能说明肿瘤是否发生或复发,只有多次动态检测结果才能被称为“有意义”,检测病情时需结合影像学检查会更加全面,如果要确诊,病理结果才是“金标准”。各项TM的生物半衰期有助于选择TM的监测时间和解释TM浓度变化与临床疗效和肿瘤复发的关系。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1高危人群筛查及辅助诊断

年《原发性肺癌诊治专家共识》推荐肿瘤诊断和治疗流程

2组织学分型

NACB推荐肿瘤标志物用于肺癌组织学分型

3预后肿瘤标志物浓度降低提示治疗有效。4复发或转移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更便于监测病情变化,但诊断标准要借助影像学。应用案例(仅供参考)-患者概况-

男性患者,52岁,吸烟30余年,10支/天,以“刺激性咳嗽1月,加重1周”入院。

一般情况:吸烟,体力状况(ECOG评分1分);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神志清楚,淋巴结未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心脏、腹部未及异常,四肢活动自如。

实验室检查

血尿便常规、肝肾功、凝血象均未见异常;CEA、CYFRA21-1均明显升高,由此怀疑非小细胞肺癌,进行影像学检查。

穿刺活检

病理回报:IHC:TTF-1(+),CK7(+),诊断为肺腺癌,双肺门淋巴结转移,脑转移。

PET/CT

左侧肺门区FDG代谢增高结节(2.5*2.1cm),首先考虑肺癌,双侧肺门及纵隔多发FDG代谢增高。淋巴结,颅内多发FDG代谢增高病灶;进行头部MRI:提示多发脑转移癌。

靶向治疗

咳嗽症状较前明显缓解,一个半月后检测CEA为6.42ng/mL,CYFRA21-1为3.68ng/mL,较前下降,胸部CT、头部MRI显示病灶较前缩小。

分析肺癌患者通常不会表现特异的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和胸痛是常见的早期迹象,咯血常提示进入进展期。这些症状常常被忽视,往往住院检查时才被首次发现。虽然TM缺乏较理想的组织特异性和敏感性,但肺癌TM联合使用,可以提高人群肺癌筛查检出率,尤其对于无法手术或无法得到组织学分型的肺癌。此病例中,病人无特殊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测是最简单、经济的疾病筛查方法。尤其是在肝、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肿瘤标志物的异常增高常提示肿瘤的可能。CEA10ng/mL说明腺癌可能,应做全身性的排查,尤其甲状腺、肺、乳腺和消化道。CYFRA21-1是NSCLC最敏感的TM,结合NSE、ProGRP正常,初步怀疑非小细胞肺癌,尤其肺腺癌高危,可以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果影像学结果不明确,应隔1月复查,如果肿瘤标志物显著升高(≥30%)提示肿瘤。多数TM从尿中排出,肾功能衰竭使肾脏排泄减少,而使得这些肿瘤标志物血清水平增高,此时可扩大判断的临界值。综上所述,大家对肺癌有了更多地了解,肺癌肿瘤标志物五项的临床意义也更加清楚,可以给医生作为癌症辅助诊断指标,提示疾病变化情况。但也不用为偶尔一次肿瘤标志物指标升高而担心,连续监测,认真排查,及时复查,可从中获益。

新产业生物MAGLUMI?化学发光检测项目

关于新产业生物(股票代码832)

新产业生物是专业从事研发、生产、销售“体外诊断仪器及试剂”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截至目前,共有已注册化学发光试剂项,包括甲状腺功能、性腺、肿瘤标志物、心肌标志物、术前八项、优生优育、糖代谢、骨代谢、肝纤维化、炎症监测、产前筛查等项目。新产业生物超高速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MAGLUMI?X8,单机测试速度可达T/H,拓展可达2T/H,不仅能够检测上述所有化学发光项目,还可与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TLA)互联,客户可根据场地及实验室的需求,搭建最适合自己的实验室自动化解决方案。参考文献

1.郑荣寿,孙可欣,张思维,等.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41(1):19-28.

2.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癌工作委员会.肺癌筛查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国际呼吸杂志,,39(21):-.

3.MolinaR,etal.Pro-gastrin-releasingpeptide(ProGRP)inpatientswithbenignandmalignantdiseases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biaowang.net/yczz/6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