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龙教授PDL1免疫疗法,带来III

▎医药观澜/报道

肺癌持续占据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首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2月29日,在III期肺癌云海峰会网络会议上,来自国内外肿瘤领域的权威专家对III期肺癌的规范化诊疗进行了交流和深入探讨。医院终身主任、中国胸部肿瘤协作组主席吴一龙教授期间谈到:“随着PD-L1免疫疗法在中国获批上市,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给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临床治愈的希望。”肺癌分期分型很重要,III期是关键窗口期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是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肺癌的病期决定患者的预后,而准确的临床分期是制定肺癌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治疗前判断患者的分期,选择不同的治疗策略是肺癌诊疗的关键。据年中国癌症中心发布的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肺癌患者中约85%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中有1/3在初次确诊时为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又称局部晚期)。从肿瘤位置来看,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依然局限在胸腔内,属于局部生长,相较于已经发生远端转移的IV期(又称晚期)而言,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以临床治愈为目的,是一个治疗的关键窗口期。年底,中国首个PD-L1免疫抑制剂——英飞凡(durvalumab,度伐利尤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为中国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创新治疗方案,使得接受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同步放疗后未出现疾病进展的不可切除、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看到了新的希望。这是由阿斯利康公司研发的一款肿瘤免疫疗法,作为第一个在中国内地上市的PD-L1类肿瘤免疫药物,其上市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事件。吴一龙教授在论坛期间提到:“对肺癌患者而言,III期是最重要的一个分水岭,也是肺癌治疗的关键窗口期。然而过去近30年,针对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式几乎没有进展,标准治疗只有放化疗,没有其他针对性的药物和疗法。随着PD-L1免疫疗法在中国获批上市,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给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临床治愈的希望。”PD-L1免疫治疗,带来III期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新突破从治疗手段来看,以PD-1抑制剂、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从年起进入肿瘤治疗领域,成为继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方式,其中,中国首个PD-L1免疫抑制剂的出现突破了III期非小细胞肺癌以往的治疗困境。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的大型III期临床试验PACIFIC研究入组了接受同步放化疗后未进展的、不可切除的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结果显示,同步放化疗后使用度伐利尤单抗注射液免疫治疗,降低了III期不可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32%的死亡风险,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为16.8个月,延长了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超过11个月,3年总生存率(OS)更是高达57%,预期5年生存率将超过50%。基于PACIFIC的临床试验数据,放化疗后使用度伐利尤单抗注射液的PACIFIC模式被美国NCCN指南列为III期不可切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接受PACIFIC模式治疗的患者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于或高于20%)包括咳嗽、疲劳、肺炎或放射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和皮疹,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比例为29%,15%的患者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对此,吴一龙教授认为:“针对III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进行以铂类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后未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中,无论PD-L1表达与否,对比安慰剂组,使用度伐利尤单抗注射液巩固治疗在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方面,均展现出统计学和临床意义上的显著改善,改变了以往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模式,给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选择,中国III期非小细胞肺癌迎来了免疫治疗新时代。”据了解,在此次III期肺癌云海峰会上,阿斯利康还宣布将携手爱康国宾,支持公益机构发起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移动CT筛查公益项目”,用实际行动为疫情的防控提供有力支援,解决疫区医疗资源短缺的燃眉之急。CT筛查车将配置CT机及AI辅助系统等物联网创新技术,医院前移至车站、机场、社区、乡村等公共场所,有效阻击疫情蔓延。欢迎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biaowang.net/yczz/68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