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阳性合并PDL1高表达NSCL

晚期肺癌患者治疗后双肺出现弥漫进展,但纵膈淋巴结病灶却非常稳定,为什么?基因检测未见TM突变,三代奥希替尼为什么还能起效?原发腺癌治疗后发现小细胞肺癌病灶,是第二原发肿瘤吗?

目前,虽然各种肺癌靶向药物都有明确的使用范围,但是,临床上往往也会出现特殊的情况。针对特殊情况,如何把握好治疗时机?如何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存?仍值得探讨。10月14日,金陵肺癌网络论坛第八场MDT围绕肺癌患者的精准治疗时机与方案选择进行了激烈讨论。

上期热点回顾:

1.医院肺癌MDT团队的郭焕男教授带来了《早期肺癌手术切除一例》。患者被诊断为ⅠB期右肺下叶浸润性腺癌(乳头状40%+腺管状30%+实性型20%+微乳头10%),ROS1阳性。患者左肺结节后确诊腺癌,左肺病灶是否还需要进行基因检测?2.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郭详军教授分享了一例左肺腺癌IV期EGFR阳性,伴随胸膜、肋骨、椎体、颅内等多发转移患者的治疗过程。针对脑转移的治疗,一线靶向治疗是否需要合并放疗?放疗介入的时机如何选择?3.医院肿瘤内科的罗娟教授分享了右肺上叶恶性肿瘤cT4N3M1a(胸膜)ⅣA期(EGFR、ALK阴性)患者多学科治疗的历程。患者后发现EGFR突变,但靶向治疗效果有限,进展迅速,下一步治疗方案如何选择?免疫治疗维持多久?相关链接:晚期肺癌患者EGFR-TKI治疗进展,活检发现小细胞肺癌,原因何在?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精彩内容回放)

金陵肺癌网络论坛——解决最务实的肺癌临床实践问题。10月28日第9场网络MDT,快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biaowang.net/jbgs/7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