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癌症中心发布《年全国最新癌症报告》。全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4万例,相当于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4人因癌症死亡。
看到这样的数据,医院肿瘤科主任姜忠于并不意外。他在肿瘤领域工作了16年,看过形形色色的患者,治过种类不一的肿瘤病种。在姜忠于看来,一旦被癌症俘获,人生就意味遭遇死神的威胁。作为医生的他每天都在思考,究竟怎么样才能让患者免于癌症的折磨,怎么样才能让肿瘤患者活得更久一点,活得更好一点。他不想错过任何一个患者,也不想患者错过任何一个重获美好生活的机会。
工作二十余年,姜忠于是科室发展的见证者,也是肿瘤学科变化的亲历者。年,就在这一年,医院引进了第一台立体定向伽马射线治疗系统,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伽玛刀”,正是这台机器开启了肿瘤科的发展道路。
肿瘤中心团队
15年前翻开肿瘤科篇章
在恶性肿瘤高发和“谈癌色变”的今天,所有人都害怕自己和“癌”这个字扯上关系。医院,都不断加大肿瘤防治的力度。在衢州,医院里都设有独立的肿瘤科。但仅仅在十几年前,肿瘤还不像现在这般受到重视。
年,医院引进了衢州地区第一台用于治疗肿瘤的设备——“伽玛刀”。当时人们对肿瘤都还没有完整的概念,肿瘤发病率也不算高。“伽玛刀”是什么刀?看到一台庞然大物出现在科室里,当时还只是小医生的姜忠于有些茫然。为了用这台“伽玛刀”开辟出肿瘤患者的福地,姜忠于去北京、四川等多地培训学习,回来后便开始接收肿瘤病人。年,伽玛刀中心成立。
第一位使用“伽玛刀”的患者老陈现在已经过世,但姜忠于记得十分清楚。老陈自己就是一位乡村医生,确诊为肺癌时已属于局部晚期,位于肺部的肿瘤很大,位置靠近血管和气管,已经不能手术。但经检查,还没有全身扩散,姜忠于为老陈制定了“伽玛刀”治疗方案。只2周的治疗,病灶明显变小,最终老陈带瘤生存了12年。
姜忠于回忆过去,从一个人,一台设备开始,到逐步增加医生、技术员,在大家的努力下,克服了各种困难,医院“伽玛刀”的名声与日俱增。“肿瘤不开刀,选择伽马刀”甚至一度成为当时的一句流行语。江西地区、安徽、福建、及金华、丽水地区的患者也纷纷慕名而来。肿瘤患者越来越多,分散在各个病区显然不合适了,限制了学科的发展,也不利于病人的管理。衢州地区最早的肿瘤内科在医院应运而生。
15年沉淀肿瘤科步入快车道
手术、放疗、化疗一直是治疗肿瘤的三驾马车,随着肿瘤科的成立,越来越多的设备和手段相继被引进和运用。如年引入的热疗机对控制肿瘤胸腹水,缓解疼痛,提供患者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引入化疗的同时实行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延长了不少肿瘤患者的生命。
随着近年来肿瘤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治疗理念的不断革新,肿瘤专家们开始意识到肿瘤需要综合治疗,单一的治疗方式很难根治肿瘤。“要想治疗取得好疗效、患者受益最大化,必须多学科、多手段联合起来。”姜忠于说道。为使综合疗法得以顺利实现,肿瘤科又相继引进了多项新技术。年,在肿瘤科的基础上,肿瘤综合治疗中心应运而生,姜忠于任主任,内设有97张病床,有微创、粒子、消融、靶向药物疗法等多种治疗手段。
在龙门峡谷开农庄的李大叔怎么也想不到,今时今日自己还能活着,在自家农庄里帮帮忙。他曾被多位医生下了死亡通知书,每次的诊断都是“活不过1年”。但经过这几年医院肿瘤中心医生的综合治疗、精准施治,他奇迹般得活到现在。
李大叔56岁时被确诊为肺癌,术后很快癌症复发,即使是吃了10个月的靶向药物,也仍旧抵挡不住肺部肿瘤的持续生长。他多次辗转到各地就医,得到的结论大同小异。后来他来到医院肿瘤科,经检查,胸膜上有5个病灶,肿瘤在李大叔的身体里“肆意妄为”。
但这5个病灶并没有难倒“智计百出”的肿瘤科,李大叔胸膜上最大的病灶率先就被射频消融控制住了,剩下相对较小的则采取化学消融的办法,整体把肿瘤的发展控制住。紧接着,再用靶向药物疗法稳住病情。在这样多手段的疗法下,李大叔又成功为自己争取了2年生命。2年后李大叔再次复发,经检查,肺部长了好几个小肿瘤,这一次采用的是粒子射线治疗,再经过一系列化疗、药物调理后,李大叔的身体指标恢复正常。现在李大叔60岁,情况良好,即使是带瘤生存,也活得很有质量。
“带瘤生存就像是‘与癌共舞’,采用多种治疗手段能够让晚期患者带瘤生存时间更长,生活质量更好。”姜忠于坦言,肿瘤治疗理念正在快速发展演变,不光从单一疗法发展为综合疗法,还从综合疗法深化为精准疗法,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个体化精准治疗是如今的趋势。而医院肿瘤科也正如肿瘤治疗理念一般,不断沉淀、积累、发展,经过10年磨练,近5年来真正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精准医疗探索创新步履永不停
肿瘤科医生刘学武年进入肿瘤科,正赶上了肿瘤科发展的大势头。他的工作感受只有一个字——忙。除了忙于日常工作,他也忙于为自己“充电”。年,他和姜忠于主任一起前医院参访学习,除此之外,科室所有的医生和护士骨干也都曾医院进行培训学习。
肿瘤中心接待过许多全国各地来参观交流的专家。“很多专家看完我们肿瘤中心都忍不住感叹,没想到这样的乡下地方竟有那么多的治疗手段。”刘学武说,衢州虽然是个小城市,但医院的肿瘤中心却一点也不小,因为这里放眼的是全世界,他们正吸纳着全球最先进的肿瘤治疗理念,依据国际准则为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
如今的肿瘤科已不可同日而语,科室发展日益完善,人才队伍健全,设备技术先进。拥有医生12名,物理师3名,技术员3名,护士22名,床位97张,拥有多种先进的肿瘤设备和技术,连续被评为衢州市医学重点学科。
对于肿瘤中心今后的发展方向,姜忠于主任心中已有方向:“精准医疗时代已经来了,就像治疗肿瘤,我们得先找到‘驱动基因’才能对症下药,发展也是一个道理,未来我们将以精准、特色为主,专注某个肿瘤做出特色,通过大数据、信息化平台、人工智能、专家协作等途径让肿瘤中心的科研、技术、人才都更上一层楼,在学科发展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和创新。”
什么是精准医疗?姜忠于解释:“每一个患者情况都不同,现在是根据分子分型来治疗患者的,找到疾病的‘驱动基因’,从而对症下药,通过靶向药物精准治疗,有效率可高达70%-80%。以前肺癌晚期患者存活1年已经了不起了,现在活个5、6年都不足为奇。”医学越来越先进,只能不停前行,才能跟上这个精准医疗时代。
人文关怀贯穿治疗始终
除了追求这些硬实力的提升,肿瘤科也从未忘记人性中的柔软。对每一位肿瘤患者的人文关怀,贯穿着整个治疗过程。年7月,医院成立癌友俱乐部,医院专门为俱乐部划拨了资金和活动场地,还专门抽调护士负责俱乐部工作,现已有余位会员。护士胡凌燕说:“肿瘤治疗越来越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和调适,俱乐部成立后,我们有更多时间与会员进行交流,慢慢建立信任,通过很多细节去了解患者的心理、家庭状况等,帮助他们以最放松的态度面对治疗,树立癌症患者的信心,帮助他们重返正常生活。”
面对那些不能被治愈的肿瘤,肿瘤中心也并非不作为。“我们不能治愈疾病,但我们可以控制由疾病引起的痛苦症状;我们不能消除失去亲人的痛苦,但我们可以陪伴在悲伤者身边,分享哀伤;我们不知道所有的答案,但我们可以聆听患者的倾诉。”肿瘤中心护士长黄玲燕一直给护理团队灌输安宁疗护理念,如果死亡不可避免,那么就让逝者安息,生者释怀。
正值全国肿瘤防治周到来,今年的主题是“抗癌路上,你我前行”。医院肿瘤综合治疗中心,正如今年的主题,它将一如既往陪伴着患者,为患者撑起生命之伞。
来源:衢州晚报
医院肿瘤综合治疗中心拥有一支专业的学科团队和本地区最早开展肿瘤综合治疗的专科病房,是目前衢州地区最大的肿瘤专科,目前已建成整合肿瘤化疗科、肿瘤放疗科、肿瘤外科、中西医结合科、肿瘤康复、病理科、放射科及相关科室为特色的浙西地区肿瘤综合治疗、教学、科研基地,其中肿瘤内科是衢州市重点学科。
科室现有肿瘤专科医师11人,护理队伍21人,放疗技师及物理工程师8人,现有床位97张,年收治肿瘤患者余人次,病人辐射衢州市(柯城、衢江、龙游、江山、开化、常山)外丽水、金华、杭州市等地,还接收来自江西上饶、鹰潭地区及安徽黄山、福建浦城等省周边地市的肿瘤病人,逐步确立了本地区的中心“龙头”地位,成为四省边际区域肿瘤综合治疗中心。
中心可常规开展各种肿瘤的诊断及综合治疗,遵循科学合理、以人为本的抗癌理念,在肿瘤的化疗、放射治疗、肿瘤微创治疗、热疗、靶向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综合运用相关肿瘤治疗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年开展衢州市首家安宁病房,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开展医院肿瘤治疗中心癌友俱乐部。
推荐阅读
(点击此处阅读)ICU医生车站救助昏迷旅客“小事,别发朋友圈”,我们帮你发
(点击此处阅读)全飞秒激光治疗近视,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点击此处阅读)农村大爷在睡梦中昏迷过去,只因在睡前做了这件事……
(点击此处阅读)烧烫伤能不能用水冲?别被《急诊室医生》误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