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华
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助理。南京医学会结核与呼吸系疾病专科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呼吸病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介入治疗学组委员。《临床肺科杂志》和《医学前沿》杂志编委。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18年,擅长肺癌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综合治疗,掌握呼吸内镜介入诊断和介入微创治疗技术,在肺部结节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发表肺癌相关SCI论文20余篇,中华系列杂志论文10篇,参与编写专著一部。近年来,不少市民在单位体检时发现肺部有小结节。有的人认为自己不抽烟又不咳嗽,没什么好担心的;有的人则认定自己得了肺癌,惊慌失措。那么,体检中发现肺部小结节,就是肺癌吗?发现以后,是立马手术还是追踪观察?本期名家访谈,我们专家方了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徐春华。他表示,对于肺部结节不用太担心,但也不可大意,正确诊断、积极应对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
肺部小结节为何多了?
﹀
﹀
﹀
市民马女士参加单位体检,发现肺部有个小结节,而同一个办公室内的七八个同事中,就有2个查出肺部有小结节。马女士感到很不解:为何现在的肺部结节这么多?
徐春华解释,这与现在越来越多人参加体检,而且检查手段越来越先进有关。徐主任说,以前很多单位体检筛查肺癌主要是用X光片,但X光片的敏感度远远不够,胸部结节一般要大到1.5厘米到2厘米,才可能在X光片中显现出来。如今,临床上更多的在推荐用低剂量CT来筛查肺癌。低剂量CT能够看到0.5厘米以下的结节,一些敏感度高的CT甚至可以发现0.1厘米的结节。
徐春华介绍,所谓肺部结节,顾名思义指的是小的、局灶性的,类圆形的、影像不透明的、直径小于或等于3cm,周围完全由含气肺组织所包绕的病变。没有相关的肺不张、肺门增大或胸腔积液的表现,通常没有症状。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普及,肺部结节、小结节、甚至于微结节的检出率明显增高。
如何区分良恶性结节?
﹀
﹀
﹀
由于小结节容易与早期肺癌挂上钩,因此,检查出小结节,不少市民担忧不已。对此,徐春华表示,小结节有良恶性之分,临床上确实有一部分小结节是肺癌的早期表现,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大部分小结节都是良性居多。
临床上,小于5毫米的肺部小结节,恶性概率不到1%,5-8毫米的只需要根据医嘱定期密切观察即可。但是,一旦超过1厘米,恶变概率会明显增加,需要根据影像学特征,要积极处理,通过穿刺活检进一步明确结节性质,恶性的手术,良性的定期观察。
徐春华介绍,小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通常是有规律可循的。临床上,如果小结节边缘光滑,内部有钙化点,一般是良性的,多为结核球或炎症所致,积极对症处理即可。而恶性的小结节多表现为形状不规则,边缘不光滑,出现毛刺状和分叶状,这种多为早期肺癌表现。
8毫米以下结节定期观察
﹀
﹀
﹀
在早期发现小结节时,可以选择随访,随访的间隔时间根据结节的大小和密度而定。徐春华说,对于直径小于0.8厘米的肺部小结节,通常在第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连续观察2-3年。如果大小无变化就遵医嘱延长检查时间,但仍需定期检查。如果发现结节增大,或者患者出现症状,则需要尽快取得病理学诊断,而穿刺活检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诊断方法,从而进一步明确小结节性质,是恶性还是良性,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摘除小结节。
专家表示,即便是肺癌,如果发现的早,通过微创手术治疗,5年生存期也可达80%以上。因此,遇到肺部小结节,既不可掉以轻心,也不必谈之色变,根据结节的大小和影像学特征,遵医嘱定期观察或进一步处理即可。
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CT检查
﹀
﹀
﹀
徐春华告诉记者,他曾接诊过两位患者,由于对小结节重视程度不一样,结局也大不相同。其中一位54岁的女性患者,体检发现右上肺2厘米的小结节,ct检查提示边缘毛刺考虑恶性可能,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肺癌。由于是早期,手术后如今已五年了,还健康存活。而另外一位患者,体检发现肺部小结节后,自认为不疼不痒,能吃能喝,不愿活检明确性质,结果拖了一年,等到有症状时已经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
为此,专家提醒,人们发现肺部结节一定要重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明确性质后,需要治疗的及时治疗,能有效提高肺癌的治愈率。徐春华特别提醒,对于年龄大于60岁,长期大量吸烟(每天吸烟超过1包的)、有肿瘤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每年常规进行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是必要的。
编辑:乔大妹子周秋芸
版权说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权益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将尽快处理。
戚在兵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