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FL新媒体与文法学院预防肺结核主题

换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时期,为使学生了解肺结核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避免传染病的发生。新媒体与文法学院于年10月21日,利用早晚自习时间在各班教室开展了“预防肺结核”的主题班会。

此次主题班会由各级辅导员主持,通过宣传短片和PPT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肺结核的症状与危害,增强学生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

肺结核是什么?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的传染病。其中最常见的是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或者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染给其他人。由于学生在学校生活比较集中,如果有人得了肺结核,又没有及时进行正规治疗,很容易在同学之间出现传染。

肺结核早期或轻度肺结核,会因为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而被忽视,若病变处于活动进展阶段时,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发热:表现为午后低热,多在下午4-8时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C之间。这时病人常常伴有全身乏力的症状。

2.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但也最易使患者或医生误以为是“感冒”或“气管炎”而导致误诊。

3.痰中带血: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大多数痰内带血是由结核引起的。

要预防肺结核的发生,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对着他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笑。

2.加强体育锻炼,生活要有规律。

3.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同学们一目了然,很快就了解了肺结核病的来源与特点。通过学习,同学们认识到肺结核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因此预防和减少发生结核病的措施主要是注意个人卫生、班级卫生,多开窗通风,防止或减少健康人群感染肺结核的几率。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全体同学对结核病传播途径、病症及预防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促进了个人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有效保障了学校结核病的宣传和预防工作并且提高了同学们的预防意识。

责任编辑:李思怡

文字编辑:李宣瑾李馨婷

图片编辑:各班班委

内容审核:李韩凤老师张楠梅宵悦黄欣宇夏一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biaowang.net/jbgs/10336.html